赵括的典故 赵括的典故有哪些
赵括的“纸上谈兵”
赵括,这个名字在历史上可是响当当的,不过不是因为他有多厉害,而是因为他有个特别“牛”的技能——纸上谈兵。你没听错,就是那种在纸上画来画去,讲得头头是道,但一到实战就完蛋的那种。赵括的老爸是赵国名将赵奢,按理说虎父无犬子,可赵括偏偏就是那个“犬子”。他从小就爱读书,尤其是兵书,整天抱着《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啃得津津有味。可问题是,他只爱在纸上谈兵,一到实战就懵了。
有一次,赵括的老爸赵奢看不下去了,决定考考他。赵奢问:“儿子啊,你觉得打仗最重要的是什么?”赵括立马回答:“当然是兵法啊!只要兵法用得好,敌人根本不是对手!”赵奢听了直摇头:“儿子啊,打仗可不是纸上谈兵那么简单。你得懂地形、懂人心、懂时机……”可赵括根本听不进去,还在那儿滔滔不绝地讲他的“纸上兵法”。最后赵奢无奈地叹了口气:“唉,这孩子以后怕是要吃大亏啊!”
果然不出所料,后来赵括真的吃大亏了。长平之战时,他被任命为大将,结果一上战场就懵了。他按照自己那套“纸上谈兵”的理论指挥战斗,结果被秦军打得落花流水。最后不仅自己丢了性命,还连累了四十万赵军被坑杀。从此以后,“纸上谈兵”就成了形容那些只会空谈理论、不切实际的人的代名词。
赵括的“自信爆棚”
要说赵括最大的特点是什么?那绝对是自信爆棚!你见过谁家孩子一上战场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的?没错,就是咱们的赵括同学。他不仅自信满满地接下了长平之战的指挥权,还觉得自己一定能打败秦军。你问他凭什么这么自信?人家说了:“我可是读过《孙子兵法》和《吴子兵法》的人!我懂得的可比那些只会打打杀杀的莽夫多多了!”
有一次在军营里喝酒聊天时,有人问赵括:“将军啊,你觉得咱们这次能打赢秦军吗?”赵括二话不说就拍着胸脯保证:“放心吧!有我在绝对没问题!我可是研究过秦军的战术的!他们那些小把戏我早就看透了!”大家听了都面面相觑:这将军也太自信了吧?可谁也不敢说什么。毕竟人家是将军嘛!再说了……万一真打赢了呢?那岂不是赚大了?
结果呢?大家也都知道了——不仅没打赢秦军;反而被打得屁滚尿流;四十万大军全军覆没;连自己都搭进去了……这下可好;原本信心满满的将军变成了历史上的笑柄;而他的“自信爆棚”也成了后人调侃的对象……所以说啊;做人还是要低调一点;别动不动就觉得自己天下无敌;否则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赵括的“悲剧人生”
说到这里;咱们不得不提一下咱们的男主角——可怜的赵括同学……其实仔细想想;他也挺悲剧的……虽然他确实有点儿自负、有点儿不切实际;但他也不是一无是处啊!至少人家读书认真、对军事理论也有一定的研究嘛……可惜的是;他生错了时代……如果放在今天这个和平年代;说不定还能当个军事理论家或者军事评论员啥的呢……可惜历史没有如果……他偏偏生在了那个战火纷飞的战国时代……而且还是个名将之子……这就注定了他要走上一条不归路…… 其实说到底;还是因为他太年轻、太冲动了……如果他能多听听父亲的教诲、多积累一些实战经验再上战场的话;也许结局会不一样吧……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最后只能感叹一句: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啊......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咱们的男主角最终以悲剧收场;但他留下的教训却值得我们每个人深思...... 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脚踏实地;不能光说不练;更不能盲目自信...... 只有这样;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才能走得更远...... 所以呢;让我们一起记住这个典故吧——既是为了纪念那个可怜又可恨的男主角;也是为了提醒我们自己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