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早年生活

诸葛亮,字孔明,出生于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家世显赫,其父诸葛珪曾任泰山郡丞。自幼聪颖过人,博览群书,尤其对兵法、天文、地理等学问有深入研究。年少时随叔父诸葛玄避乱至荆州,后隐居于隆中,过着耕读生活。在此期间,他结识了许多名士,如徐庶、庞统等,并与他们切磋学问,交流思想。

汉晋春秋诸葛亮传 汉晋春秋为何不入正史

隆中对策与出山辅佐

建安十二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相助。诸葛亮在隆中对刘备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策略,建议刘备先取荆州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势,最后图中原。刘备深为折服,遂拜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此后,诸葛亮协助刘备平定荆州、入主益州、建立蜀汉政权。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继续辅佐刘禅,成为蜀汉的实际掌权者。

北伐与鞠躬尽瘁

诸葛亮执政期间,致力于恢复汉室、统一中原的大业。他先后进行了五次北伐曹魏的军事行动。尽管北伐过程中遭遇了诸多困难和挫折,如粮草不济、天灾人祸等,但诸葛亮始终不改其志,坚持不懈地进行军事部署和战略调整。在最后一次北伐中,因积劳成疾而病逝于五丈原军中。临终前仍不忘国家大事,留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千古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