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密:从“牛角挂书”到“牛角挂菜”

李密,这位隋末唐初的风云人物,曾经也是个励志的“学霸”。小时候,他为了不耽误读书,把书挂在牛角上,边放牛边看书,这画面感十足,简直是古代版的“边走边读”。可惜,这位“牛角挂书”的李密,最后却没能像他读的书一样,给他带来好运。他的失败,首先得从他的性格说起。

李密为什么失败的原因

李密这个人吧,有点儿“理想主义者”的味道。他心怀大志,想要推翻隋朝的暴政,建立一个理想中的新世界。可是呢,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李密在打天下的时候,总是想着怎么让自己的名声更大、地位更高,而不是脚踏实地地去解决问题。比如他在攻打洛阳的时候,明明有机会一举拿下城池,却因为担心自己的名声受损而犹豫不决。结果呢?机会就这么溜走了。你说这事儿闹的,简直比他小时候放牛时把书掉在地上还让人心疼。

李密的“团队管理”:从“英雄相惜”到“英雄相杀”

再说说李密的团队管理能力吧。李密手下有不少能人猛将,比如王伯当、徐世勣等人。按理说,有这么一帮厉害的兄弟跟着你干革命事业,应该是如虎添翼才对。可李密呢?他偏偏喜欢搞“内斗”这一套。他对那些功劳大、能力强的手下总是心存忌惮,动不动就给人家穿小鞋、使绊子。结果呢?团队内部矛盾重重,大家互相猜忌、勾心斗角。

最搞笑的是,李密还特别喜欢玩“权术”这一套。他一会儿拉拢这个、一会儿打压那个,搞得整个团队乌烟瘴气。你说你一个打天下的主儿,不好好琢磨怎么打仗、怎么治理地方,整天琢磨这些有的没的干嘛呢?最后的结果就是:那些原本忠心耿耿的手下一个个都离他而去——要么投奔了别人、要么干脆自立门户了。你说这事儿闹的,简直比他小时候放牛时把牛弄丢了还让人无语。

李密的“战略眼光”:从“高瞻远瞩”到“鼠目寸光”

最后再来说说李密的战略眼光吧。李密在起义初期确实表现得很不错——他善于利用时机、调动资源、组织队伍……总之就是一副要干大事的样子!可是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形势的变化(主要是唐朝的崛起)……李密的战略眼光就开始变得模糊起来了——或者说……根本就没有什么战略眼光了!

比如他在与唐朝交战的时候(那时候唐朝已经建立了)……明明知道李世民是个厉害角色(后来的唐太宗嘛)……却还是硬着头皮去跟人家死磕——结果当然是碰得头破血流啦!更搞笑的是……他还天真地以为只要自己坚持下去就能取得胜利——拜托!人家李世民可是历史上有名的军事家诶!你拿什么跟人家拼啊?最后的结果就是:不仅自己被打得落花流水……连带着整个瓦岗军也跟着一起完蛋了!你说这事儿闹的……简直比他小时候放牛时把书和牛都弄丢了还让人哭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