祸起萧墙,到底是个啥?

“祸起萧墙”这个词儿,听起来有点高大上,像是古代皇帝家后院的事儿。其实啊,它跟皇帝没啥直接关系,倒是跟咱们平常生活中的小破事儿挺像的。这个词出自《左传》,讲的是春秋时期鲁国的一场内乱。萧墙呢,就是宫殿里的屏风墙,用来挡住外面的视线,不让外人看到宫里的事儿。所以“祸起萧墙”就是说,祸事是从家里头、内部开始的,不是外面来的。

祸起萧墙指的是什么 祸起萧墙的来历

想象一下,你家里有个特别爱管闲事的亲戚,整天在你爸妈面前说三道四,搞得你爸妈对你意见一大堆。结果呢,你爸妈开始对你严加管教,甚至不让你出门玩了。这就是典型的“祸起萧墙”——家里头的事儿没处理好,结果影响了整个家庭氛围。所以啊,这个词儿其实就是提醒我们:别光顾着防外贼,家里头的“内鬼”也得防着点儿!

为啥家里头容易出事儿?

说到“祸起萧墙”,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哎呀,家里头的人都是自己人嘛,怎么可能出事儿呢?其实啊,正是因为大家都是自己人,才更容易出事儿!你想啊,外人来了咱们还得客客气气的,说话做事都得留点儿分寸。可家里头的人呢?那可是随便说话、随便发脾气的地方!今天你心情不好了骂两句爹妈,明天爹妈心情不好了又骂回来……一来二去的,这火气不就上来了吗?

再说了,家里头的人天天见面、天天相处,难免会有摩擦。比如你妈觉得你房间太乱了想帮你收拾收拾(其实是想骂你懒);你觉得你妈管得太多了想反抗一下(其实是想玩手机)……结果呢?一场家庭大战就这么爆发了!所以说啊,“祸起萧墙”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别以为家里头的人都亲如一家就万事大吉了——有时候越是亲近的人越容易闹矛盾!

怎么避免“祸起萧墙”?

既然“祸起萧墙”这么容易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破事儿上头那咱们该怎么避免呢?其实也不难只要做到以下几点就行了:首先呢要学会沟通——别动不动就发脾气或者冷战;其次呢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对方的角度想想问题;最后呢要学会包容——毕竟都是一家人嘛何必斤斤计较呢?

当然了除了这些大道理之外还有一些小技巧可以帮助我们避免“祸起萧墙”比如说:如果你发现家里有人情绪不对劲儿了赶紧去哄哄他/她;如果你发现自己快要发火了赶紧深呼吸几下冷静冷静;如果你觉得某个话题可能会引发争吵那就赶紧转移话题……总之就是一句话:别让小事儿变成大事儿!毕竟家和万事兴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