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谥号靖节的原因
陶渊明的“靖节”是怎么来的?
陶渊明,这位东晋的大诗人,大家可能更熟悉他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不过,今天咱们不聊他的诗,聊聊他的谥号——“靖节”。这名字听起来挺高大上的,但你知道为什么给他这么个称号吗?其实,这背后有个挺有意思的故事。
首先,咱们得知道,古代的谥号可不是随便起的。它是对一个人一生行为的总结和评价。陶渊明被封为“靖节”,那肯定是因为他做了什么特别的事儿。“靖”字有安定、平和的意思,而“节”则是指节操、品德。所以,“靖节”这个谥号,基本上就是说陶渊明这个人不仅品德高尚,还特别能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安宁。
陶渊明的“隐士生活”
说到陶渊明的品德和内心平静,那就不得不提他的隐士生活了。大家都知道,陶渊明是个大隐士,他不愿意做官,宁愿回家种地、写诗。这在当时可是个挺另类的选择。你想啊,那时候做官可是个香饽饽,多少人挤破脑袋都想往上爬。可陶渊明呢?人家直接撂挑子不干了!他说什么来着?“不为五斗米折腰”!这话说得多霸气!
不过呢,别看他表面上是个潇洒的隐士,其实他心里也挺纠结的。毕竟,做官虽然累点儿、烦点儿,但好歹能吃香的喝辣的啊!可陶渊明就是不愿意妥协。他觉得做官太累了,整天勾心斗角的没意思。于是乎,他就选择了过一种简单的生活——种地、写诗、喝酒、赏菊。这种生活虽然清贫了点儿,但至少心里踏实啊!所以啊,给他个“靖节”的谥号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陶渊明的“节操”
除了隐士生活外,陶渊明的“节操”也是他被封为“靖节”的重要原因之一。什么是节操?简单来说就是一个人在面对诱惑和压力时能不能坚持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这方面,陶渊明可是个标杆式的人物!你看他那个时代啊——东晋末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朝政腐败……反正就是一团糟呗!可就在这种环境下呢?人家陶渊明愣是没被带歪!该干嘛干嘛——该种地种地、该写诗写诗、该喝酒喝酒……完全不受外界影响!
而且啊!他还特别有骨气!有一次朝廷想让他回去当官(估计是觉得这个人有点儿才华)但他死活不干!为啥呢?因为他觉得朝廷太腐败了(确实也是)所以他宁愿在家吃糠咽菜也不愿意去当那个官儿受那份罪……你说这人是不是特别有骨气?!所以啊给他个“靖节”的谥号真是实至名归啊!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