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的“跳水”与贾谊的“鸟事”

说到屈原,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可能是他那著名的“跳水”——端午节划龙舟、吃粽子,都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但你知道吗?屈原的“跳水”不仅仅是一次悲壮的行为艺术,更是一次文学创作的灵感源泉。他的《吊屈原赋》就是在他被贬谪后,看到江水汹涌,想到自己命运多舛,于是挥笔写下的一篇感慨之作。

吊屈原赋和鵩鸟赋都是

有趣的是,贾谊也写了一篇类似的赋——《鵩鸟赋》。不过,贾谊的灵感来源可不是跳水,而是一只鸟。没错,就是一只鵩鸟。这只鸟飞到贾谊家里,停在他的座位上,吓得贾谊以为自己要倒霉了。于是,他写下了这篇赋,表达了自己对命运无常的感慨。你看,同样是感慨命运,屈原选择了跳水,贾谊选择了写鸟,真是各有各的“套路”啊!

从江水到鸟儿:两位文人的命运交响曲

屈原的《吊屈原赋》和贾谊的《鵩鸟赋》虽然题材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命运的无常。屈原在赋中感叹自己像江水一样奔流不息,却始终无法摆脱命运的束缚;而贾谊则通过一只鵩鸟的到来,感叹人生如梦、世事无常。两位文人都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对于命运的无奈和抗争。

不过,这两篇赋的风格却大不相同。屈原的《吊屈原赋》充满了悲壮和豪情,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而贾谊的《鵩鸟赋》则显得更加幽默和轻松,读起来让人忍俊不禁。比如贾谊在赋中写道:“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这句话听起来像是他在调侃自己被命运这个“大炉子”给烤焦了。相比之下,屈原则显得更加严肃和沉重。

文学与生活的碰撞:从古至今的共鸣

虽然《吊屈原赋》和《鵩鸟赋》是两千多年前的作品了,但它们所表达的对命运的思考却依然能够引起现代人的共鸣。无论是面对职场的压力、生活的困境还是人生的选择时遇到困惑时都会觉得我们就像是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推着走有时甚至觉得自己像那只被贾谊看到的鵩鸟一样莫名其妙地就卷入了某种漩涡之中无法自拔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熟悉?没错!这就是我们现代人常常会有的那种“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感觉啊!

所以啊无论是读《吊屈原赋》还是读《鵩鸟赋》我们都能从中找到一些共鸣和安慰因为它们不仅仅是两篇古代文学作品更是两部关于人生和命运的经典教科书告诉我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就像屈原和贾谊那样用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为我们留下了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们在面对困境时能够找到前进的力量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