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诗坛的“苦行僧”

说到贾岛,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他那句“推敲”的典故。这位唐朝诗人,一生都在追求诗歌的完美,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有人说他是“诗奴”,因为他对诗歌的执着就像奴隶对主人的忠诚;也有人称他为“诗囚”,因为他把自己关在诗歌的世界里,像囚犯一样无法自拔。不管怎么称呼,贾岛的确是个不折不扣的“诗痴”。

贾岛被称为诗奴还是诗囚

贾岛的生活其实挺简单的,除了写诗就是写诗。他的日子过得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清贫。但这些对他来说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把心中的情感和思想通过诗歌表达出来。他的诗大多描写自然景物和个人情感,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比如那首《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短短几句,就把那种寻找而不得的失落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推敲之间:贾岛的“强迫症”

贾岛对诗歌的要求非常高,甚至可以说是有点“强迫症”。他写诗时总是反复推敲字句,力求每个字都用得恰到好处。据说有一次他在路上一边走一边琢磨诗句,结果不小心撞上了韩愈的马车。韩愈问他为什么这么心不在焉,贾岛就把正在推敲的诗句念给韩愈听:“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韩愈听后建议他把“推”字改为“敲”字,这样更有意境。贾岛听了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就有了那句著名的“僧敲月下门”。

这个故事后来成了文学史上的经典案例,用来形容写作时的反复斟酌和精益求精的态度。但说实话,要是换做普通人像贾岛这样在路上边走边琢磨字句,估计早就出车祸了!不过这也从侧面反映了贾岛对诗歌的热爱和执着程度。他就像一个永远在追求完美的工匠,哪怕是一字一句也要反复打磨到最满意为止。

诗奴还是诗囚?这是个问题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到底该叫贾岛是“诗奴”还是“诗囚”呢?其实这两个称呼都有道理。说他是个“诗奴”吧是因为他对诗歌的热爱已经到了一种近乎疯狂的地步;说他是个“诗囚”吧是因为他把自己关在诗歌的世界里无法自拔——或者说是不愿意自拔更合适一些!毕竟对于一个真正热爱写作的人来说创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束缚!

不过话说回来无论是哪种称呼都体现了人们对这位伟大诗人深深的敬意和理解——毕竟不是谁都能像贾岛那样为了追求艺术完美而付出如此多的心血和努力!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种执着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我们能像贾岛对待诗歌那样认真专注、精益求精相信最后一定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当然前提是别像他那样在路上边走边琢磨字句否则真的很容易出车祸啊!总之呢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欣赏欣赏他的作品就好啦至于那些复杂的称呼嘛就留给专家们去讨论吧!毕竟生活已经够累了我们还是轻松一点比较好哈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