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秉章的“小算盘”打得响

骆秉章,这位清朝的大官,可不是个简单的人物。他心里的小算盘打得比谁都响。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起义,声势浩大,看起来像是要改朝换代的样子。可骆秉章呢?他可不傻,他知道帮洪秀全意味着什么——那可是要跟朝廷对着干啊!朝廷可是他的“金主”,没了朝廷的支持,他这个官还怎么当?再说了,帮洪秀全打赢了,他能得到什么好处?说不定还得被洪秀全“卸磨杀驴”呢!所以啊,骆秉章心里早就有数了:帮洪秀全?那是不可能的!

骆秉章为什么不帮洪秀全

骆秉章的“稳妥之道”

骆秉章这个人啊,最讲究的就是“稳妥”。他可不想把自己搭进去。你看啊,当时的情况是:太平天国势头正猛,但清朝也不是吃素的。骆秉章深知,这场仗谁输谁赢还不一定呢!要是他贸然站队洪秀全,万一清朝最后赢了,那他不就成了“叛徒”了吗?到时候别说官位不保,脑袋都可能不保!所以啊,骆秉章选择了“观望”——既不帮洪秀全,也不全力镇压太平军。他采取的是一种“中立”的态度,反正谁赢了他都不吃亏。这种“稳妥之道”让他在乱世中保住了自己的地位和性命。

骆秉章的“小心思”

其实啊,骆秉章还有一点小心思。他知道洪秀全的太平天国虽然声势浩大,但内部问题也不少。比如领导层之间的矛盾、军队的纪律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可能不会暴露出来,但时间一长,肯定会成为太平天国的致命伤。骆秉章看得很清楚:与其冒险帮洪秀全打天下,不如坐等太平天国内部出现问题。到时候他再出手收拾残局,岂不是更省事?这种“坐山观虎斗”的心态让他在整个事件中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