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两个弟子叫什么
孔子的弟子们:一个比一个“有才”
说到孔子的弟子,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那些在课本里出现过的名字,比如颜回、子路、子贡等等。不过今天咱们要聊的是两个特别有意思的弟子——子贡和子路。这两个家伙,一个聪明得像狐狸,一个勇猛得像老虎,简直是孔子门下的“活宝二人组”。
先说说子贡吧,这家伙可是个“商业奇才”。据说他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是个大商人了,走南闯北,见多识广。孔子收他为徒后,子贡不仅学到了很多学问,还把商业头脑用在了帮孔子周游列国上。有一次,孔子没钱了,子贡二话不说就掏出一大笔钱来支援老师,搞得孔子都忍不住夸他:“赐也达!”(意思是子贡这小子真懂事!)不过呢,子贡也有点小毛病——他太爱显摆了。有一次他问孔子:“老师,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笑着说:“你啊,就像个器皿一样。”子贡一听就不乐意了:“那我是什么器皿啊?”孔子说:“瑚琏也。”(瑚琏是古代祭祀用的贵重器皿)这话听起来像是夸奖,但也有点讽刺——意思是说子贡虽然有才,但有点过于自负了。
再来说说子路吧,这家伙可是个“猛男”。他年轻的时候是个武士,打架斗殴样样精通。后来听说孔子是个大贤人,就跑去拜师学艺。不过呢,子路这个家伙有点莽撞,经常惹孔子生气。有一次孔子问他:“你有什么志向啊?”子路拍着胸脯说:“我要带着一帮勇士去打仗!”孔子一听就笑了:“你这小子啊,就知道打打杀杀!”不过呢,子路虽然莽撞,但他对老师非常忠诚。有一次孔子生病了,其他弟子都不敢靠近他(怕被传染),只有子路二话不说就冲上去照顾老师。搞得孔子都感动得不行:“由也好勇!”(意思是子路这小子真勇敢!)
孔子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
说到孔子的教育方式啊,那可真是有一套! 他对每个弟子的性格和特长都了如指掌,然后根据他们的特点来因材施教. 比如说对聪明的子贡, 他就多教一些外交和经商方面的知识; 而对勇猛的子路呢, 他就多教一些礼仪和道德方面的内容.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让每个弟子都能发挥自己的长处, 还能让他们互相学习, 取长补短.
有一次啊, 孔子让弟子们谈谈自己的志向. 轮到颜回时他说: "我希望成为一个品德高尚的人." 轮到曾参时他说: "我希望成为一个孝顺父母的人." 轮到公西华时他说: "我希望成为一个善于辞令的人." 最后轮到宰予时他说: "我希望成为一个善于思考的人." (宰予就是那个白天睡觉被孔子骂"朽木不可雕也"的家伙) 等大家都说完后, 孔子总结道: "你们都有自己的志向和特长, 只要努力去做, 就一定能成功!" (看来孔老夫子的鼓励教育还是很管用的嘛!)
还有一次啊, 孔子让弟子们谈谈自己最讨厌的事情. (这话题可够劲爆的!) 轮到闵损时他说: "我最讨厌那些不孝顺父母的人." 轮到冉求时他说: "我最讨厌那些不讲信用的人." 轮到樊须时他说: "我最讨厌那些不尊重老师的人." 最后轮到公冶长时他说: "我最讨厌那些不懂得感恩的人." (看来大家对"不孝"这件事都很反感啊!) 等大家都说完后, 孔老夫子总结道: "你们都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 只要坚持下去, 就一定能成为一个正直的人!" (看来孔老夫子的三观还是很正的嘛!)
孔子的两个活宝弟子:搞笑日常
说到孔子的两个活宝弟子——子贡和子路的搞笑日常啊,那可真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这两个家伙在一起的时候总是能闹出不少笑话来.比如说有一次啊,他们俩一起去逛街(那时候叫"市"),结果看到有人在卖一种特别奇怪的东西——一只会说话的鹦鹉!这下可把他们俩给惊呆了:"哇塞!这只鹦鹉居然会说话!"(看来古代人也很容易被新奇事物吸引嘛!)于是他们俩赶紧跑过去问老板:"这只鹦鹉多少钱?"老板说:"一百两银子!"(这在当时可是天价啊!)这下可把他们俩给难住了:"这么贵?我们哪买得起啊?"(看来古代人也很会砍价嘛!)于是他们俩就开始跟老板讨价还价起来:"八十两行不行?""不行!""六十两行不行?""不行!"......就这样你来我往地砍了大半天价后终于以五十两成交!(看来古代人的砍价技术也不赖嘛!)买下这只鹦鹉后他们俩高兴坏了:"哈哈哈!我们终于有一只会说话的宠物啦!"(看来古代人也喜欢养宠物嘛!)结果刚回到家这只鹦鹉就开始骂人了:"你们这两个笨蛋!居然花这么多钱买我回来!"这下可把他们俩给气坏了:"什么?你居然敢骂我们?"于是他们俩就开始跟这只鹦鹉对骂起来......最后还是孔老夫子上前劝架才平息了这场风波.(看来古代人也爱吵架嘛!)从此以后这只鹦鹉就成了他们家的"开心果",每天都能逗得大家哈哈大笑.(看来古代人的生活也挺有趣的嘛!)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