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走了,发丧地点成了“热门话题”

哎呀,这老人家一走,家里可就热闹了!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大家都开始琢磨:这丧事到底该在哪个儿子家办呢?这可不是小事儿,关系到面子、关系、甚至未来的家庭和谐。你说这老人家生前也没立个遗嘱说“我死了就在老大家办丧事”,这下可好,三个儿子家都觉得自己有理。

老人死后在哪个儿子家发丧

老大说:“我是长子,按照传统,丧事当然得在我家办。”老二不服气:“我可是给老人家养老送终的,这些年我照顾得多,丧事应该在我家。”老三更绝:“我家房子大,地方宽敞,办丧事最合适。”这仨儿子你一言我一语,谁也不让谁。老人家的遗像挂在墙上,估计也在心里嘀咕:“我活着的时候你们争遗产,我死了你们争发丧地儿?”

兄弟情深?还是面子工程?

其实吧,这事儿说白了就是个面子问题。在农村或者小城市里,发丧地点可是个大讲究。谁家办了丧事,街坊邻居都会来帮忙、来吊唁。这不仅是表达对逝者的尊重,更是对家属的一种支持和认可。所以啊,哪个儿子家办了丧事,就等于在村里、在亲戚朋友面前“露脸”了。

老大觉得自己是长子,理应承担这个责任;老二觉得自己这些年照顾老人最多,功劳最大;老三则觉得自家条件最好,办丧事最有面子。于是乎,三兄弟开始了一场“面子争夺战”。老大请来了村里的长辈做说客;老二找来了亲戚朋友帮腔;老三干脆直接在家里布置起了灵堂。这下可好,老人家的遗像都不知道该挂在哪面墙上了!

最后还是得找个折中的办法

眼看着三兄弟越吵越凶,家里的气氛也越来越紧张。这时候啊,还是得有个明白人来调解一下。村里的老支书出面了:“你们这样吵下去也不是办法啊!要不这样吧——第一天在老大家办吊唁仪式;第二天在老二家摆宴席招待亲戚朋友;第三天在老三家举行告别仪式和火化事宜。这样既不偏袒谁也不得罪谁!”

三兄弟一听这话也觉得有道理——毕竟都是亲兄弟嘛!再说了老人家的在天之灵也不希望看到他们为了这点事儿闹得不愉快吧?于是大家各退一步按照老支书的建议把丧事安排得妥妥当当的——既照顾到了每个儿子的面子又让逝者得到了应有的尊重和礼遇真是一举两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