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品中正制的诞生

魏晋时期,选官制度迎来了一次大变革,那就是九品中正制的诞生。这个制度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其实就是把人分成九个等级,从一品到九品,一品最高,九品最低。这个制度的初衷是好的,想要通过公平公正的方式选拔人才。但是,就像很多美好的初衷一样,最后往往变成了“初衷是好的,结果嘛……”。

魏晋以来的选官制度九品由谁废除

九品中正制的核心是由“中正官”来评定一个人的品级。这些中正官可不是随便找的,他们都是朝廷里的高级官员,权力大得很。你想想,这些人每天忙着处理国家大事,哪有时间一个个去了解老百姓的德才?所以呢,他们评定的标准就变得很随意了。有钱有势的人家自然能评上个好品级,没钱没势的普通人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随着时间的推移,九品中正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首先就是腐败问题。那些中正官们可不是吃素的,他们手里握着评定品级的权力,自然就成了各方势力争相巴结的对象。你送点金银珠宝,我送点名贵字画,大家都在暗地里较劲儿。这样一来,评定的结果还能公平吗?显然不能!

其次就是阶层固化的问题。本来这个制度是想选拔人才的,结果却变成了维护既得利益者的工具。那些高门大户的子弟们靠着家族背景轻轻松松就能评上个好品级,而寒门子弟就算再有才华也只能望洋兴叹。时间一长,社会阶层就越来越固化,新的人才很难脱颖而出。这可不就是“世袭制”的翻版吗?

最后就是效率低下的问题。你想啊,评定一个人要经过那么多道程序:先由地方的中正官初评、再上报中央的中正官复核、最后还要经过朝廷的批准……这一套流程下来得多长时间啊!等真正选出人来的时候黄花菜都凉了!而且中间还容易出错漏报什么的……总之就是各种麻烦!

九品中正制的废除

到了隋朝的时候情况终于有了转机——隋文帝杨坚决定废除这个已经烂到骨子里的九品中正制!为什么呢?因为他觉得这个制度实在是太坑爹了:腐败横行、阶层固化、效率低下……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国家的正常运转和发展!于是他大手一挥:“废了它!咱们搞科举制!”这一下可不得了——从此以后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就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科举制相比九品中正制来说确实有很多优点:首先它更公平——不管你是高门大户还是寒门子弟只要你有真才实学就能通过考试脱颖而出;其次它更高效——考试嘛简单明了考完就知道结果;最后它还能促进社会流动——让更多有才华的人有机会为国家效力……总之就是好处多多!所以后来唐朝、宋朝等朝代都沿用了科举制并且不断完善和发展它……可以说没有科举制就没有后来中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和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