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思想活跃的原因
乱世出奇葩,思想满天飞
魏晋南北朝,这可是一个“乱”字了得的时代。皇帝换得比换衣服还勤,今天姓刘的坐龙椅,明天姓司马的就来抢。这种情况下,大家心里都明白:这日子没法过了,得自己找点乐子。于是乎,思想家们纷纷跳出来,开始琢磨人生、宇宙、以及一切。你想啊,连饭都吃不上了,谁还有心思管皇帝是谁?不如想想怎么活得潇洒一点。
这个时期的思想家们,个个都是“奇葩”。他们不走寻常路,专挑那些别人不敢想的问题来琢磨。比如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整天喝酒装疯卖傻,其实心里门儿清。他写的《大人先生传》里头就说了:“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意思是说,人生不过是一场旅行,何必太认真?这种豁达的态度在当时可是独树一帜。
再比如王弼这个小伙子,年纪轻轻就提出了“以无为本”的理论。他说:“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听起来有点玄乎吧?其实就是告诉大家:别老盯着眼前那点事儿不放,多想想那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这种思想在当时可是相当前卫的!
文人墨客玩得嗨,思想火花四处溅
魏晋南北朝的文人墨客们可不像现在的明星那样整天炒作绯闻。他们玩的是思想!竹林七贤、王羲之、陶渊明这些大咖们聚在一起喝酒聊天、吟诗作赋、辩论哲学问题。你以为他们在胡闹?错了!他们是在用最潇洒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出来的。这篇文章不仅字写得好(后来成了书法界的经典),内容更是充满了哲理和思考:“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意思是说我们现在看过去的事情和后人看我们现在的事情是一样的道理。这种跨越时空的思考方式在当时可是相当超前的!
陶渊明就更不用说了,他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简直是把隐居生活写成了诗和远方!你想啊在那个战乱频发的年代能有这么一份闲情逸致得多不容易?但人家陶渊明就能做到!为什么?因为他有自己的一套人生哲学——不为五斗米折腰!这种精神境界在当时可是相当难得的!
宗教信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魏晋南北朝时期宗教信仰也是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佛教、道教、儒教甚至还有各种民间信仰都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发展壮大甚至融合创新的机会!你想啊在一个连皇帝都保不住自己江山的社会里人们自然会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安慰对吧?于是各种宗教信仰就成了大家的精神食粮!
佛教在这个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壮大——不仅寺庙越建越多僧人越来越多连皇帝都开始信佛了!比如梁武帝萧衍就曾经四次舍身同泰寺把自己当成普通僧人来供养佛祖(虽然最后都被大臣们花钱赎回来了)但这也说明了当时佛教的影响力有多大!而且佛教传入中国后还和本土文化进行了融合创新产生了许多新的教派和思想比如天台宗、华严宗等等这些新教派不仅丰富了中国的宗教文化还对后来的哲学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道教也不甘示弱在这个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不仅出现了许多新的道派比如上清派、灵宝派等等还产生了一大批著名的道士比如葛洪、陶弘景等等这些人不仅精通道教理论还擅长炼丹制药甚至还能预测未来(虽然有时候不太准)但这也说明了当时道教的影响力有多大!而且道教还吸收了许多儒家和佛教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理论体系对后来的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在这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各种宗教信仰都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共同推动了中国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