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太庙之路:从“朕即国家”到“配享太庙”

乾隆皇帝,这位清朝的“十全老人”,不仅在位时间长,还特别喜欢给自己加封号。什么“十全武功”、“文治武功”之类的,听得人耳朵都起茧子了。不过,这位老爷子最得意的事儿,还得是他能配享太庙。太庙嘛,那可是皇帝家的祠堂,能进去的可都是“祖宗级”的人物。乾隆心想:“朕这么厉害,不进去岂不是亏了?”于是,他就开始琢磨怎么让自己也进太庙。

乾隆配享太庙 乾隆九龙大缸h9

不过,进太庙可不是随便说说的。按照规矩,只有那些对国家有大贡献的皇帝或者功臣才能进去。乾隆虽然自认为功劳不小,但毕竟前面还有一堆祖宗呢。怎么办呢?乾隆想了个妙招:先把自己老爸雍正抬进去,然后再顺理成章地把自己也塞进去。这样一来,父子俩就能在太庙里“团聚”了。不得不说,乾隆这招真是高明,既满足了虚荣心,又没坏了规矩。

太庙里的“父子档”:乾隆和雍正的奇妙组合

进了太庙后,乾隆和雍正这对父子档就成了太庙里的“明星组合”。雍正老爷子一向以严肃著称,整天板着脸处理政务;而乾隆则是个典型的“文艺青年”,喜欢写诗、画画、旅游。这俩人性格截然不同,但在太庙里却意外地和谐。乾隆时不时还会给老爸烧几炷香,顺便汇报一下自己的“丰功伟绩”:“老爸你看,我给你争光了吧?咱爷俩现在可是太庙里的‘顶流’!”

不过,乾隆也有点小烦恼。因为他发现自己在太庙里的位置有点尴尬——虽然他是皇帝,但毕竟是儿子辈的嘛!每次祭拜的时候都得站在老爸后面,这让一向自负的乾隆有点不爽。于是他就开始琢磨怎么让自己在太庙里也能“站C位”。后来他想了个办法:每次祭拜的时候都特意穿得特别华丽、动作特别夸张,以此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这样一来,大家就只记得他这个“炫酷儿子”了!

太庙外的故事:乾隆的配享之路引发的后遗症

虽然乾隆成功配享了太庙,但这件事也引发了不少后遗症。首先就是他的子孙们开始有样学样——既然老祖宗能进太庙,那我们这些后辈也不能落后啊!于是乎清朝后来的皇帝们也开始拼命给自己加封号、争功劳、想方设法地往太庙里挤。结果导致太庙里的人越来越多、越来越挤!最后连祭拜的地方都不够用了!这让后来的皇帝们很是头疼:“老祖宗啊老祖宗!您当年是怎么想的啊?现在我们连站的地方都没有了!”

其次就是民间也开始流传各种关于乾隆配享太庙的段子和小道消息——有人说他是靠拍马屁才进去的;有人说他是贿赂了看门大爷才混进去的;还有人说其实他根本就没进去过……总之各种版本层出不穷!这让一向爱面子的乾隆很是恼火:“朕明明是凭实力进去的好吗?你们这些刁民懂什么?!”不过他也只能干生气——毕竟人都已经进去了嘛!再怎么解释也没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