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留良:一个被文字“坑”了的文化人

清朝的吕留良案,说白了就是一个文化人因为写了几篇文章,结果把自己“写”进了大牢的故事。吕留良,这哥们儿是个典型的知识分子,满腹经纶,喜欢写点东西表达自己的观点。可问题是,他生活在清朝,那个时代可不是你想写啥就写啥的。清朝的皇帝们对文字特别敏感,尤其是那些批评朝廷、质疑统治的文章,简直就是他们的“眼中钉”。

清朝吕留良案 吕留良的结局

吕留良的文章里就有不少这样的内容。他不仅批评了清朝的统治,还对明朝的灭亡表示了同情。这在当时可是大忌啊!你想想,清朝的皇帝们好不容易把明朝给推翻了,你现在居然还在怀念明朝?这不是在打他们的脸吗?所以,吕留良的文章一出来,就引起了朝廷的注意。不过,当时他还没被抓起来,毕竟他只是个文化人,影响力有限。

曾静:一个“坑队友”的徒弟

事情的转折点出现在一个叫曾静的人身上。曾静是吕留良的学生,也是个读书人。他看了老师的文章后,觉得写得太好了,简直是字字珠玑!于是,他决定把这些文章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看到。可问题是,曾静这哥们儿有点“二”,他不仅传播了文章,还把这些文章当作反清复明的“圣经”来用。

曾静开始四处活动,鼓动人们起来反抗清朝的统治。这下可好,他的行为引起了朝廷的高度警觉。朝廷一查,发现这些文章的源头竟然是吕留良!这下吕留良可就跑不掉了。虽然他已经去世多年(是的,这哥们儿已经挂了),但朝廷还是决定对他进行“秋后算账”——挖坟鞭尸!没错,就是把他从坟里挖出来鞭打一顿!这还不算完,他的家人也跟着遭殃了——儿子被杀、孙子被流放、财产被没收……简直是家破人亡啊!

文字狱:清朝的“文化洁癖”

吕留良案之所以这么出名,主要是因为它反映了清朝的一个特殊现象——文字狱。所谓文字狱,就是指因为文字内容而被定罪、处罚的现象。清朝的皇帝们对文字特别敏感(前面已经说过了)他们总觉得有人在背后骂他们、诅咒他们、甚至想推翻他们……所以他们就搞出了这个“文字狱”来吓唬人——你们谁敢乱写东西?小心我把你抓起来!

其实吧文字狱这东西也不是清朝独创的在历史上很多朝代都有类似的现象只不过清朝搞得特别厉害而已尤其是在康熙雍正乾隆这三朝期间发生了不少著名的文字狱案件比如戴名世的《南山集》案、查嗣庭的试题案等等……这些案件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当事人都因为写了点东西或者说了点话就被抓起来了轻则坐牢重则杀头甚至株连九族……真是让人不寒而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