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求被逐出师门 持谪被逐出师门的原因与后果
冉求的“求”与“不求”
话说冉求,这名字听着就有点“求”的意思,好像他这辈子都在求点啥。可这位仁兄,偏偏是个不求上进的典型。孔子门下弟子三千,个个都是人才,唯独冉求,似乎总在“求”与“不求”之间徘徊。你说他聪明吧,确实有点小聪明;你说他勤奋吧,那可就有点勉强了。孔子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这孩子,怎么就不能像其他弟子那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呢?
冉求有个毛病,就是爱耍小聪明。别人都在埋头苦读《诗》《书》的时候,他却在琢磨怎么偷懒。有一次,孔子布置了一篇论文,要求大家深入探讨“仁”的内涵。其他弟子都在熬夜苦思冥想,冉求倒好,直接从《论语》里抄了一段交上去。孔子一看,气得胡子都翘起来了:“你这是在‘仁’吗?你这是在‘忍’我吧!”
孔子的“逐”与“不逐”
孔子是个有原则的人,对待弟子一向严格要求。可冉求这个学生,实在是让他头疼不已。逐出师门吧,毕竟是自己亲手带出来的学生;不逐吧,又怕其他弟子有样学样。孔子心里那个纠结啊,简直比孟子还孟子。
有一天,孔子终于忍不住了:“冉求啊冉求!你看看你这德行!我教你们‘仁’、‘义’、‘礼’、‘智’、‘信’五常之道!你倒好!天天就知道偷懒耍滑!你这是要气死我啊!”冉求一听这话不对劲儿啊!赶紧跪下认错:“老师!我错了!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孔子冷哼一声:“你这话我都听腻了!你要是真想改过自新!那就拿出实际行动来!别整天光说不练!”
师徒的“和解”与“不和解
虽然孔子嘴上说得严厉;但心里还是舍不得这个徒弟;毕竟是自己一手带大的孩子嘛;总不能说赶走就赶走;于是决定再给冉求一次机会;让他好好反省反省;要是再不改过自新的话;那就真的只能请他卷铺盖走人了;
冉求也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惹怒了老师;于是痛定思痛;决定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从此以后发奋图强努力学习;再也不敢偷懒耍滑了;孔子看在眼里喜在心里:这孩子总算是开窍了啊!看来我的苦口婆心没有白费啊!师徒二人终于和解如初了嘛~~~~~~~~~~~~~~~~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