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100个常用典故 中国100个常见典故
古诗词里的“老朋友”们
古诗词里藏着不少“老朋友”,这些典故就像是诗人笔下的“朋友圈”,时不时出来打个招呼。比如,“青梅竹马”这个典故,出自李白的《长干行》,说的是小时候一起玩耍的伙伴。你想想,古代的小朋友们没有手机、没有游戏机,只能玩玩青梅、骑骑竹马,多纯真啊!这个典故后来就成了形容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的代名词。再比如“高山流水”,出自《列子·汤问》,讲的是伯牙和钟子期的故事。伯牙弹琴,钟子期能听出他心里的高山流水。后来钟子期去世了,伯牙觉得世上再也没人懂他的音乐了,就把琴摔了。这个典故成了形容知音难寻的代名词。所以啊,读古诗词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典故就像是诗人的“老朋友”,时不时出来串个门。
典故里的“小剧场”
古诗词里的典故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它们更像是一个个“小剧场”,演出了古代的各种故事和情感。比如“画龙点睛”这个典故,出自《历代名画记》。说的是南朝画家张僧繇画龙时,画了两条龙都不点眼睛。别人问他为什么,他说点了眼睛龙就会飞走。大家不信,他就点了眼睛试试看。结果两条龙真的飞走了!这个典故后来就成了形容做事最后一步最关键的代名词。再比如“东山再起”,出自《晋书·谢安传》。谢安原本隐居在东山,后来被朝廷征召出来做官。他虽然年纪大了点儿(其实也就四十多岁),但能力超强,很快就帮朝廷解决了大问题。这个典故就成了形容失败后重新崛起的代名词。所以啊,读古诗词的时候,这些典故就像是一个个小剧场,带你穿越到古代的故事里去。
典故里的“幽默感”
别看古诗词严肃兮兮的,其实里面的典故也有不少幽默感呢!比如“掩耳盗铃”这个典故,出自《吕氏春秋》。讲的是有个人想偷铃铛(对啦就是那种挂在门口的大铃铛)但又怕铃铛响了被人发现怎么办呢?他就想了个办法——把自己的耳朵捂住!结果呢?当然是被抓了个正着啦!这个典故后来就成了形容自欺欺人的代名词。还有个更搞笑的叫“刻舟求剑”(别笑!这可是正经八百的成语)出自《吕氏春秋》讲的是有个人坐船过河时不小心把剑掉水里了怎么办呢?他在船上刻了个记号说等船靠岸了我再按记号去找剑结果你猜怎么着?剑早就被水冲走啦!这个典故后来就成了形容做事死板不知变通的代名词所以啊读古诗词的时候别忘了找找这些幽默的小故事保证让你笑得合不拢嘴!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