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的“大嗓门”与樊总兵的“小耳朵”

话说清朝末年,左宗棠这人可是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不仅因为他是朝廷重臣,还因为他那张“大嗓门”。左宗棠说话向来是声如洪钟,震得人耳朵嗡嗡响。可偏偏碰上了樊总兵这个“小耳朵”,耳朵不大,听觉也不怎么灵敏。

左宗棠与樊总兵 樊燮和左宗棠

有一次,左宗棠召集手下开会,樊总兵自然也在场。左宗棠站在台上,慷慨激昂地发表讲话:“我们要坚决打击叛乱分子,保卫国家!”台下的樊总兵却一脸茫然,心想:“左大人这是在说什么呢?怎么听不太清楚?”于是他凑近了点儿,结果左宗棠又提高了嗓门:“谁要是敢退缩,军法处置!”这下樊总兵更懵了:“军法?什么军法?”

会后,樊总兵赶紧去找左宗棠解释:“左大人,我刚才没听清您的话,能不能再说一遍?”左宗棠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你这耳朵是摆设吗?这么大的声音都听不见!”樊总兵委屈巴巴地回答:“大人,我这耳朵天生就小,您说话声音再大也没用啊!”左宗棠无奈地摇摇头:“罢了罢了,以后我给你写信吧。”

左宗棠的“急脾气”与樊总兵的“慢动作”

左宗棠是个急性子的人,办事雷厉风行,恨不得一秒钟就把事情办完。而樊总兵呢?恰恰相反,他是个典型的慢性子,做什么事都慢条斯理的。这两个人凑在一起办事儿,那可真是火星撞地球——热闹非凡。

有一次,朝廷派他们去剿匪。左宗棠接到命令后立马召集军队准备出发。可等了半天也不见樊总兵的身影。左宗棠急得直跺脚:“这个樊总兵怎么还不来?再不来天都黑了!”手下人赶紧去催促:“樊大人快点儿吧!左大人等急了!”樊总兵却不紧不慢地回答:“别急别急,我还在收拾行李呢。你们先走吧!”

等樊总兵终于收拾好行李赶到集合地点时已经是第二天早上了。左宗棠一看气得差点儿晕过去:“你这是去剿匪还是去度假啊?这么慢吞吞的!”樊总兵笑呵呵地回答:“大人别生气嘛!我这不是来了嘛!再说了慢工出细活儿嘛!”左宗棠无奈地叹了口气:“算了算了跟你计较也没用咱们还是赶紧出发吧!”

左宗棠的“聪明才智”与樊总兵的“憨厚老实”

虽然性格上差异巨大但两人在工作中却配合得相当默契这主要得益于他们的互补性——一个聪明绝顶一个憨厚老实一个善于出谋划策一个踏实肯干正是这种互补让他们的合作取得了不少成功案例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平定陕甘回乱了在这个过程中两人各展所长共同为国家的安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也少不了一些让人啼笑皆非的小插曲比如有一次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两人就发生了争执——原因是他们对敌情的判断出现了分歧但最终通过沟通和妥协他们还是找到了最佳解决方案并成功击败了敌人事后回想起来这些小插曲反而成了他们友谊的见证让他们更加珍惜彼此的合作关系总之在这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能够找到一个志同道合且性格互补的伙伴实属不易而他们正是这样一对难得的好搭档最终共同谱写了一段传奇佳话流传至今令人津津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