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国玉玺的诞生:秦始皇与和氏璧的传奇

传国玉玺,作为中国古代皇权的象征,其来历充满了神秘与传奇色彩。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战国时期,当时楚国有一位名叫卞和的玉匠,他发现了一块稀世美玉,称为“和氏璧”。这块玉璧后来被秦国的秦始皇所得,并被雕刻成传国玉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彰显自己的至高无上,他将和氏璧打造成一枚印章,上面刻有“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这枚印章便是传国玉玺的雏形。

古代传国玉玺的来历 汉代玉玺标准尺寸

汉朝的传承:玉玺的政治象征

秦始皇去世后,传国玉玺随着秦朝的覆灭而一度下落不明。直到汉朝建立,刘邦在攻入咸阳时重新找到了这枚玉玺。从此,传国玉玺成为了历代皇帝登基时必须拥有的信物。汉朝时期,玉玺不仅是皇权的象征,更是国家统一的标志。汉武帝时期,曾有官员因丢失了传国玉玺而自杀谢罪,可以看出这枚小小的印章在当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性。

隋唐时期的流转:玉玺的多舛命运

隋唐时期,传国玉玺的命运多舛。隋炀帝在位时,因战乱频繁,玉玺一度遗失。后来唐朝建立后,李渊在攻入长安时再次找到了这枚宝贵的印章。唐朝皇帝们对传国玉玺极为重视,认为它是天命所归的象征。唐玄宗时期,曾有诗人杜甫在《丽人行》中提到“金鞭络绎向侯家”的场景,暗指宫廷中的奢华与权力斗争。而在这背后,传国玉玺始终是皇权的核心象征。

宋元明清:玉玺的历史终结

到了宋元明清时期,传国玉玺依然是皇权的象征。宋朝时,曾有官员因保管不善导致玉玺受损而受到严厉处罚;元朝时,蒙古统治者也对这枚印章极为重视;明朝朱元璋更是将其视为天命所归的标志;清朝康熙帝也曾多次强调传国玉玺的重要性。然而到了清朝末年,随着清王朝的衰落和辛亥革命的爆发,传国玉玺最终下落不明。它的消失标志着中国封建王朝时代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