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纸在哪里?

咱们先聊聊战国时期,那可是个英雄辈出的年代,什么孙膑、庞涓、白起、廉颇,一个个都是军事天才。可是呢,这些天才们打仗的时候,用的可不是咱们现在这种轻飘飘的纸,而是竹简、木牍,甚至有时候还得靠口口相传。你想想,要是那时候有纸,孙膑和庞涓在竹简上写写画画,估计战术就更加复杂了,说不定还能画个地图啥的。

纸上谈兵战国有纸吗 纸上谈兵的纸是什么纸

不过话说回来,战国时期的“纸上谈兵”其实是个比喻,意思是在没有实战经验的情况下空谈理论。这个成语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讲的是赵括这个小伙子,虽然读了很多兵书,但真正打起仗来却一塌糊涂。所以啊,战国时期虽然没有纸,但“纸上谈兵”这个说法倒是挺贴切的。

竹简上的战争艺术

在战国时期,竹简可是个宝贝。你想啊,那时候没有纸,写字得用刀子在竹片上刻字,然后再用绳子串起来。这玩意儿不仅重得要命,还特别容易散架。所以啊,能写出兵书的人那可都是真功夫。比如《孙子兵法》就是写在竹简上的,虽然现在我们看到的版本是后来抄在纸上的,但那时候的原版肯定是个大家伙。

而且啊,竹简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不容易被风吹走。你想想,要是那时候有纸的话,一阵风吹过来,战术图就飞了!那可真是“风中凌乱”了。所以啊,虽然竹简不方便携带和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