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雍正的兄弟都是允字
雍正的兄弟们为啥都叫“允”?这事儿得从康熙说起
你知道吗?雍正的兄弟们名字里都有一个“允”字,这可不是巧合。要说清楚这事儿,咱们得先聊聊康熙老爷子。康熙皇帝可是清朝最长寿的皇帝之一,活了69岁,生了35个儿子!这么多儿子,名字可不能随便起,得有个规矩。康熙就给儿子们定了个规矩:名字里必须带“胤”字。比如雍正的原名叫胤禛,他的兄弟们也都叫胤什么什么的。
但是呢,问题来了。康熙的儿子们太多了,名字里都带“胤”字,听起来有点儿像在念经。而且,康熙的儿子们后来也都当了皇帝或者王爷,名字里带“胤”字显得有点儿不够霸气。于是乎,到了雍正登基的时候,他就琢磨着给兄弟们的名字改一改。改成啥呢?改成“允”字!这样一来,既保留了家族的传统,又显得更加高大上。所以啊,雍正的兄弟们都变成了“允”字辈。
“允”字有啥讲究?原来是个升级版
你可能会问:为啥非得是“允”字呢?这事儿还得从汉字的本义说起。“胤”字的意思是后代、子孙,听起来有点儿普通;而“允”字的意思是允许、答应、认可,听起来就高大上了许多。而且,“允”字的结构也很有意思:上面一个“厶”(sī)字旁,下面一个“口”字旁。这个“厶”字旁在古代有私密、隐秘的意思;而“口”字旁则代表说话、表达。所以啊,“允”字可以理解为在私密场合下做出的承诺或者认可。
雍正给兄弟们改名的时候,估计也是想通过这个小小的改动来表达一些深层次的意思:你们这些兄弟啊,虽然以前都是我的竞争对手(毕竟皇位只有一个嘛),但现在我当皇帝了,我允许你们继续当我的兄弟(当然啦,前提是你们得听话)。这样一来,既显得雍正是个大度的皇帝(虽然历史上他对待兄弟的手段有点儿狠),又让兄弟们的名字听起来更加有分量了。
改名背后的政治智慧:雍正的小心机
说到这里你可能已经明白了:雍正给兄弟们改名可不是随便改的!这里面可是大有文章啊!首先呢,通过改名这件事儿可以向天下人传达一个信号:我雍正是正统的皇帝(毕竟我是康熙的儿子嘛);其次呢还可以通过改名这件事儿来巩固自己的权威(毕竟我是老大嘛);最后呢还可以通过改名这件事儿来拉拢人心(毕竟我对兄弟们还是挺好的嘛)……总之就是一举多得!
而且啊你发现没有?虽然雍正给兄弟们都改成了“允”字辈的名字但是并没有把他们原来的姓氏也给改掉——也就是说他们还是姓爱新觉罗而不是别的什么姓氏——这就说明什么呢?说明雍正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还是非常谨慎小心的!他既要表现出自己对兄弟们的关爱和尊重同时又不能让这些人觉得自己有机会挑战他的权威……哎呀真是太难了!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正是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能看到这些有趣的历史故事的原因之一吧!毕竟如果没有这些小心机的话可能我们现在连他们的名字都不知道了呢!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