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开仓济民是个怎样的人
郑板桥:一个“不务正业”的官员
郑板桥,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像是个古代的“文艺青年”,但实际上,他可是个正儿八经的官员。不过,这位官员有点“不务正业”——他不仅画画、写诗,还特别喜欢帮助老百姓。你可能会问,这有什么不务正业的?嘿,在古代,官员的主要任务是管理政务、收税、打仗什么的,像郑板桥这样整天想着怎么帮老百姓解决温饱问题,确实有点“跑偏”了。
郑板桥在当官的时候,发现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挺苦的。那年头,天灾人祸不断,老百姓吃不上饭、穿不上衣的情况比比皆是。按理说,官员们应该向上级汇报情况,然后等着朝廷拨款救济。可郑板桥不这么想,他觉得等朝廷的救济款下来,老百姓早就饿死了。于是,他决定自己动手——开仓放粮!
这事儿在当时的官场上可是个“大逆不道”的行为。因为按照规定,粮食是国家的财产,不能随便动用。可郑板桥不管这些规矩,他认为老百姓的命比规矩重要多了。于是,他直接下令打开粮仓,把粮食分发给那些快要饿死的老百姓。这一举动不仅救了很多人的命,还让他在民间赢得了“活菩萨”的美誉。
郑板桥:一个“不听话”的官员
郑板桥不仅在开仓济民这件事上“不听话”,在其他方面也是个“刺头”。比如有一次,朝廷派人来视察他的工作。按理说,官员们应该好好招待这些上级领导,给他们安排好吃好喝的。可郑板桥倒好,直接把这些人带到田间地头去视察老百姓的生活状况。这让那些习惯了享受的上级领导们非常不满——这不是让他们吃苦吗?
还有一次,朝廷要征税了。别的官员都在想方设法多收税款来讨好上级领导和朝廷大臣们;而郑板桥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居然主动减免了老百姓的税款!这让那些等着拿税收回扣的官员们气得牙痒痒;但老百姓们却对他感激涕零——毕竟谁不想少交点税呢?
当然了;这些行为也让他在官场上树敌不少;甚至有人告他的状说他贪污腐败(虽然大家都知道他是清官);但郑板桥根本不在乎这些流言蜚语;他只关心一件事——那就是如何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郑板桥:一个“有情怀”的官员
别看郑板桥在工作上像个“刺头”;其实他骨子里是个非常有情怀的人!他对艺术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都体现在他的作品中;尤其是他的画作和诗作更是充满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理解!比如他画的竹子就非常有名——那竹子挺拔有力、清新脱俗;就像他自己一样坚韧不拔、超凡脱俗!
而且他还特别喜欢写诗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比如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民间疾苦的关注和同情;也体现了他作为一个基层官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可以说是非常有情怀了!
总之呢;郑板桥就是一个既有能力又有情怀的好官!虽然他在官场上没少得罪人(甚至最后还被罢官了);但他为老百姓做的那些实事却是实实在在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以直到今天我们还在纪念这位伟大的清官和艺术家呢!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