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贸易趋势如何
英国人带着“礼物”来了
鸦片战争后,英国人带着他们的“礼物”——鸦片和工业品,兴冲冲地来到了中国。那时候的英国,工业革命搞得风生水起,工厂里机器轰鸣,生产出来的东西多得像天上掉下来的雨点。他们急需一个巨大的市场来消化这些产品,而中国,这个拥有四亿人口的古老帝国,自然成了他们的首选目标。
英国人一开始还挺客气,带着他们的棉布、钢铁和机械设备来和中国做生意。可是中国人对这些洋玩意儿并不感冒,觉得还是自己的丝绸、茶叶和瓷器好。英国人一看这情况,心里有点急了:“这可不行啊,我们的货卖不出去,钱怎么赚?”于是,他们想出了一个“妙招”——卖鸦片!
鸦片成了“香饽饽”
鸦片这东西可真是神奇,一开始只是少数有钱人尝尝鲜,后来慢慢扩散开来,成了全民的“香饽饽”。英国人一看这情况,乐坏了:“这下可好了,我们的鸦片在中国大受欢迎!”于是他们加大了鸦片的进口量,源源不断地把这黑色的毒药运到中国。
那时候的中国政府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开始禁止鸦片的进口和销售。可是英国人不干了:“你们这是要断我们的财路啊!”于是他们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逼着中国政府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允许鸦片合法进口。这样一来,鸦片的贸易更加猖獗了。
贸易逆差成了大问题
虽然鸦片的贸易让英国人赚得盆满钵满,但问题也随之而来——中国的白银大量外流!因为中国人买鸦片的钱都是用白银支付的。这样一来,中国的经济就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而英国人呢?他们用赚来的白银买了中国的茶叶、丝绸和瓷器回去卖给欧洲人,又赚了一大笔钱。这种贸易逆差让中国人很头疼:“我们辛辛苦苦种的茶叶、织的丝绸都让你们拿走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国人开始减少对英国商品的购买量。可是英国人不干了:“你们这是要断我们的财路啊!”于是他们又想出了各种办法来逼迫中国开放市场。比如通过外交手段施压、通过军事手段威胁等等。总之就是想尽一切办法让中国人继续买他们的东西。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