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在厦大的“小日子”

鲁迅在厦门大学工作的那段时间,虽然不长,但他的创作热情可一点都没减。你可能会想,这位大文豪在厦大是不是天天泡图书馆、写文章?其实呢,鲁迅在厦大的生活还挺“接地气”的。他不仅忙着教书,还时不时和同事们一起吃饭、聊天,偶尔还会吐槽一下学校的饭菜。不过,别看他生活得挺悠闲,他的笔可没闲着。

鲁迅在厦大工作期间有什么作品

在这段时间里,鲁迅写了不少文章,其中最有名的要数《朝花夕拾》了。这本书其实是鲁迅对自己童年和青年时代的回忆录,里面充满了各种有趣的小故事。比如他小时候怎么调皮捣蛋,怎么和小伙伴们一起玩耍,还有他那段“逃学”的经历。这些故事读起来特别有意思,仿佛让你看到了一个活生生的鲁迅,而不是那个总是板着脸的严肃作家。

鲁迅的“厦大朋友圈”

在厦大工作期间,鲁迅可不是孤家寡人一个。他和同事们的关系都挺不错,尤其是和林语堂、顾颉刚等人。他们经常一起吃饭、聊天,讨论文学、社会问题什么的。不过呢,鲁迅这个人性格比较直率,有时候说话也不太客气。有一次他和顾颉刚因为学术问题吵了起来,结果两人差点闹翻了脸。不过后来他们还是和好了,毕竟大家都是文化人嘛!

除了和同事们打交道外,鲁迅还经常和学生们互动。他上课的时候特别幽默风趣,常常用一些生活中的小例子来讲解复杂的文学理论。学生们都很喜欢听他的课,觉得他不仅学问好,而且特别接地气。有一次他还带着学生们去海边散步,一边走一边给他们讲故事。这样的老师谁不喜欢呢?

鲁迅的“创作高峰期”

虽然鲁迅在厦大的时间不长,但他的创作却达到了一个小高峰。除了《朝花夕拾》外,他还写了不少其他的文章和杂文。比如《野草》这本散文诗集就是在这段时间完成的。这本书里的文章都充满了哲理和思考,读起来让人感觉特别深刻。不过呢,鲁迅的文风有时候也挺“毒舌”的。他在文章里经常讽刺社会上的各种不良现象,有时候甚至会直接点名批评某些人或事。这种直来直去的风格让他的文章特别有力量感!

除了写文章外, 鲁迅还翻译了不少外国文学作品, 比如俄国作家果戈里的《死魂灵》就是在这段时间翻译完成的. 这些翻译作品不仅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内容, 也为中国读者打开了一扇了解世界的窗户. 可以说, 鲁迅在厦大的这段时间, 不仅是他个人创作的高峰期, 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