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智多星,但一个“正经”一个“滑头”

诸葛亮和吴用,这两位历史上的智囊人物,虽然都以聪明才智著称,但他们的风格却大不相同。诸葛亮,那可是三国时期的“正经人”代表,整天穿着道袍,拿着羽扇,一副仙风道骨的样子。他做事讲究策略,讲究规矩,连打仗都要先写个《出师表》,生怕别人不知道他有多认真。而吴用呢?水浒里的“智多星”,名字就起得滑头——“无用”?那可不就是“有用”嘛!吴用这个人啊,脑子转得快,点子多,但总给人一种“不走寻常路”的感觉。他喜欢用些歪门邪道的办法解决问题,比如骗人、设局、耍心眼儿。所以啊,诸葛亮是“正经八百的智者”,而吴用则是“江湖上的老油条”。

诸葛亮与吴用的共同点与不同点

一个为国为民,一个为兄弟两肋插刀

别看这两位都是聪明人,他们的动机和目标可大不一样。诸葛亮一生都在为蜀汉的复兴操心劳力。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感动了无数后人。他的目标是为国家、为百姓谋福利,哪怕自己累死在五丈原上也在所不惜。而吴用呢?他的心思全放在梁山好汉身上。他不是为了什么国家大义,而是为了兄弟情义。你看看水浒传里那些情节:吴用为了帮宋江脱困想了多少歪点子?为了救兄弟们出狱设了多少局?他的智慧全都用在帮兄弟们解决麻烦上了。所以啊,诸葛亮是“为国为民的忠臣”,而吴用则是“为兄弟两肋插刀的义士”。

一个结局悲壮,一个结局潇洒

最后说说这两位的结局吧。诸葛亮的结局大家都知道:五丈原病逝前还在想着如何继续北伐中原。他的死让人感到无比惋惜和悲壮——这么聪明的人怎么就没能完成自己的理想呢?相比之下,吴用的结局就潇洒多了。梁山好汉接受招安后虽然也有不少波折,但吴用在其中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最后梁山好汉们死的死、散的散时他也选择了隐退江湖——反正该做的都做了,该帮的兄弟也都帮了。所以啊,诸葛亮的结局是“壮志未酬身先死”的悲剧英雄形象;而吴用的结局则是“功成身退江湖远”的潇洒侠客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