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的“坑队友”时刻

说到赵括,大家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纸上谈兵”。这位仁兄在历史上的名气,主要来自于他在长平之战中的“精彩表现”。不过,今天咱们不聊赵括的军事才能(或者说缺乏军事才能),而是来聊聊他背后的那位大老板——赵王。

赵括时候的赵王是谁 赵王为什么让赵括当了大将

赵括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军打得落花流水,最后还被活埋了几万人。这场战役不仅让赵国元气大伤,也让赵括成了千古笑柄。但你知道吗?这位“坑队友”的赵括,其实是在赵王的授意下才上战场的。换句话说,赵王才是这场悲剧的幕后推手。

赵王的“用人之道”

说到赵王,这位仁兄在历史上并不算特别出名,但他有一个特点——喜欢换人。尤其是在军事上,他总是喜欢频繁更换将领。比如在长平之战前,赵国的名将廉颇本来是主帅,结果因为和赵王意见不合,被撤了下来。然后呢?赵王就选中了年轻的赵括来接替廉颇的位置。

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是赵括?难道是因为他特别厉害吗?其实并不是。赵括之所以能上位,主要是因为他爹是名将赵奢。再加上他自己也喜欢吹牛,说自己有多厉害多厉害。结果呢?赵王一听就觉得:哇!这不就是我需要的人才吗?于是二话不说就把廉颇给换了。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长平之战惨败,几万士兵被活埋,赵国从此一蹶不振。

历史的“打脸时刻”

说到这里,你可能已经看出来了:这位赵王其实是个不太靠谱的领导。他用人不看能力,只看关系和嘴皮子功夫。结果呢?不仅害得自己国家损失惨重,还让后人笑话了几千年。不过话说回来,历史总是充满了这种“打脸时刻”——那些自以为聪明的人最后往往会被现实狠狠教育一顿。

当然啦,我们也不能全怪赵王一个人。毕竟在那个年代,信息不发达、决策也不透明,领导犯错也是难免的。但问题是:为什么偏偏是这个错误导致了这么严重的后果呢?这就不得不提到长平之战的特殊性了——这是一场关系到两国生死存亡的大战啊!结果呢?因为一个错误的用人决策就彻底改变了历史的走向……真是让人哭笑不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