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投降后写了三个字是什么
刘禅的“投降三字经”
说到刘禅,大家可能第一反应就是“扶不起的阿斗”。这位蜀汉的末代皇帝,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让人哭笑不得的故事。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他投降后写下的那三个字。这三个字不仅让后人津津乐道,还成了茶余饭后的谈资。那么,这三个字到底是什么呢?别急,咱们慢慢聊。
首先,咱们得知道刘禅投降的背景。当时蜀汉已经风雨飘摇,魏国大军压境,眼看就要兵临城下。按理说,作为一国之君,刘禅应该奋起反抗,至少也得来个“宁死不屈”什么的。可咱们的阿斗呢?他倒好,直接选择了投降。这一投降不要紧,关键是他还写下了三个字——“乐不思蜀”。这三个字一出,直接把刘禅推上了历史的笑柄宝座。
“乐不思蜀”背后的故事
那么,这“乐不思蜀”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啊,刘禅投降后被魏国俘虏到了洛阳。魏国的皇帝司马昭为了试探刘禅是否真的甘心做俘虏,特意设宴款待他。席间还安排了蜀地的歌舞表演。司马昭心想:“你刘禅要是看到家乡的歌舞,肯定会思念故土吧?”结果呢?刘禅看完表演后不仅没有伤感,反而笑嘻嘻地说:“此间乐,不思蜀也!”意思就是:“这里挺好玩的,我都不想回蜀地了!”
这话一出,司马昭当场就笑了:“这人真是个没心没肺的主儿啊!”于是对刘禅彻底放心了。而刘禅呢?因为这句“乐不思蜀”彻底坐实了他“扶不起的阿斗”的名号。后人提起他来,总少不了拿这句话调侃一番。你说这刘禅也真是够逗的,明明是个亡国之君,却活得比谁都潇洒自在。
历史上的幽默一笔
其实啊,历史上像刘禅这样的幽默人物还真不多见。一般来说,亡国之君要么是悲壮殉国、要么是郁郁而终、再不济也得装模作样地表达一下对故国的思念吧?可咱们的阿斗倒好,直接来了个“乐不思蜀”!这操作简直让人哭笑不得。不过话说回来,这也正是刘禅的可爱之处——他不装、不做作、活得真实自在。虽然作为皇帝他是失败的、作为英雄他是软弱的、但作为一个人物形象、他却是非常有趣的!
所以啊、当我们今天再提起“乐不思蜀”这个典故时、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待它——或许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里、正是因为有了像刘禅这样幽默洒脱的人物存在、才让历史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吧!毕竟谁说亡国之君就一定要愁眉苦脸呢?有时候放下包袱、坦然面对生活也是一种智慧和勇气啊!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