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的“魔幻现实主义”

《儒林外史》这书啊,背景可不简单,它可是诞生在清朝康熙年间,那会儿科举制度正火得不行。科举嘛,就是读书人为了当官,拼命考试的那个玩意儿。你说这制度有多魔幻?它让一群读书人为了“金榜题名”,天天捧着四书五经,恨不得把书都啃烂了。吴敬梓老爷子看在眼里,心里估计也在嘀咕:“这帮人是不是疯了?”于是乎,他写了《儒林外史》,把这群读书人的“疯狂”写得淋漓尽致。

儒林外史的写作背景 儒林外史创作背景简介

读书人的“疯狂”生活

你以为读书人就只是坐在家里啃书本?那可大错特错了!在《儒林外史》里,读书人的生活可丰富了。有的人为了考试,连饭都顾不上吃;有的人考上了秀才,就开始摆谱儿,觉得自己高人一等;还有的人考了一辈子都没考上,最后只能靠骗吃骗喝过日子。吴敬梓把这些读书人的“疯狂”生活写得活灵活现,简直就像是在看一场喜剧表演。你说这些人是不是有点儿“二”?但他们自己可不这么觉得,他们觉得自己是在追求“圣贤之道”呢!

吴敬梓的“吐槽大会”

吴敬梓老爷子写《儒林外史》可不是为了夸这些读书人,他是在吐槽呢!他把科举制度的弊端、读书人的虚伪、官场的腐败全都抖了出来。你说他是不是有点儿像现代的脱口秀演员?只不过他用的不是麦克风,而是笔杆子。他用幽默的笔调把这些社会现象写得让人捧腹大笑,但笑完之后你又会觉得有点儿心酸。毕竟这些现象在当时可是真实存在的啊!吴敬梓老爷子用他的笔杆子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社会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