嵇康嵇绍 嵇绍怎么读
嵇康:音乐家、哲学家、“躺平”鼻祖
嵇康,这位魏晋时期的“全能选手”,不仅是个音乐家、哲学家,还是个“躺平”的鼻祖。他的人生哲学简单粗暴:不爽就怼,不爽就躺。他的《广陵散》弹得那叫一个绝,据说连鬼神都听得入迷。可惜啊,这位老兄太有个性了,怼天怼地怼皇帝,最后把自己怼进了监狱。不过嵇康倒也洒脱,临死前还弹了一曲《广陵散》,说是“广陵散从此绝矣”。结果呢?后人硬是把这首曲子给复原了,嵇康要是泉下有知,估计得气得从棺材里跳出来:“你们这帮人怎么这么不听话!”
嵇康的哲学思想也挺有意思,他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简单来说就是:别管那些条条框框,想干嘛干嘛。这种思想在当时可是相当前卫的,放在今天那就是“佛系青年”的祖师爷。不过嵇康可不是真的“佛系”,他只是觉得那些规矩太烦人了,不如随心所欲来得痛快。可惜啊,当时的社会不太接受这种“任性”的生活方式,最后嵇康也只能用生命为自己的哲学买单了。
嵇绍:忠臣孝子、“替父还债”的典范
嵇绍是嵇康的儿子,虽然老爸早早地就领了盒饭,但嵇绍可没因此就颓废了。相反,他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个忠臣孝子——当然啦,这个“忠臣孝子”的标准可是他自己定的。他老爸嵇康当年因为得罪了司马昭被杀,嵇绍长大后却跑去给司马昭的儿子司马炎打工(也就是晋武帝)。有人问他:“你这不是替你老爸还债吗?”嵇绍倒也坦然:“我这是在为国家效力啊!再说了,我老爸当年也是为了自己的信仰才那样的嘛。”
嵇绍不仅是个忠臣孝子,还是个超级暖男。晋惠帝司马衷是个傻皇帝(没错,就是那个说出“何不食肉糜”的名言的皇帝),但嵇绍对他可是尽心尽力。有一次叛军攻进皇宫的时候(没错就是著名的八王之乱), 其他人跑的跑、躲的躲, 只有嵇绍一个人站在皇帝身边, 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叛军的箭, 最后壮烈牺牲。晋惠帝当时虽然傻, 但也知道谁对自己好, 后来还特意让人把沾满血的衣服保存起来, 说是要纪念这位忠臣。你看, 这就是典型的“父债子还”啊!
父子俩:一个潇洒任性、一个忠诚担当
要说这父子俩的性格差异也太大了吧! 一个潇洒任性到连皇帝都敢怼, 一个忠诚担当到连傻皇帝都要保护; 一个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 一个却是"忠君爱国"的典范; 一个早早地就为自己的信仰献身了, 一个却活到了为国捐躯的那一天......不过话说回来, 这父子俩其实也有共同点:他们都很有个性!只不过表现方式不一样罢了:老爸是"我要自由",儿子是"我要责任";老爸是"我不爽就怼",儿子是"我不怕死也要保护你"!
所以啊, 这父子俩的故事告诉我们:人生没有标准答案!你可以像老爸那样活得潇洒任性一点(当然前提是你得有那个资本),也可以像儿子那样活得忠诚担当一点(前提是你得有那个觉悟)......总之呢, 不管你怎么活,最重要的是活得真实、活得开心!就像那句老话说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当然啦,前提是你别像老爸那样把自己给走没了......哈哈哈!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