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从酒仙到翰林

说到李白,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他那“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或者是他那“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情。但你知道吗?这位诗仙可不是一直都在喝酒写诗的,他还有一段在朝廷里当官的经历呢!没错,李白曾经被唐玄宗召进宫里,当了一段时间的翰林供奉。这事儿发生在哪一年呢?别急,咱们慢慢聊。

李白供奉翰林是哪一年

话说李白年轻时可是个“浪子”,到处游山玩水,喝酒写诗。他的诗才早就传遍了大江南北,连皇帝唐玄宗都听说了他的大名。于是乎,唐玄宗决定把这位“酒仙”请进宫里,给自己写写诗、助助兴。这事儿发生在天宝元年,也就是公元742年。这一年,李白42岁,正是风华正茂的时候。唐玄宗派人去请他进宫,李白一听皇帝要见自己,那叫一个激动啊!心想:“我这回可要飞黄腾达了!”于是乎,他收拾收拾行李,屁颠屁颠地进了长安城。

翰林供奉的日子

进了宫之后,李白才发现这翰林供奉可不是那么好当的。虽说名义上是给皇帝写诗、陪皇帝聊天解闷儿的高级文人,但实际上呢?就是个“御用诗人”罢了。每天的任务就是给皇帝写写赞美诗、陪皇帝喝喝酒、听听小曲儿。对于李白这种自由惯了的人来说,这日子可真是憋屈得很!不过呢,刚开始的时候李白还是挺兴奋的。毕竟能和皇帝一起喝酒聊天,那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事儿啊!

可是时间一长,李白就觉得不对劲了。这宫里的规矩太多了!什么不能随便说话、不能随便走动、不能随便喝酒……这对于一个自由散漫惯了的诗人来说,简直就是折磨啊!而且更让李白郁闷的是,他在宫里写的那些诗虽然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但并没有什么实际的政治权力。说白了就是个“花瓶”罢了。这让一向自视甚高的李白怎么受得了?于是乎,他开始在宫里闹起了情绪。一会儿嫌饭菜不好吃、一会儿嫌床铺不舒服、一会儿又嫌宫女们伺候得不够周到……总之就是各种找茬儿!

离开翰林的日子

终于有一天晚上喝多了酒之后(没错又是酒)李白的情绪爆发了——他居然在宴会上当着皇帝的面大骂起朝中的大臣来!这一下可把唐玄宗给惹毛了——你一个小小的翰林供奉居然敢在朕面前放肆?!于是乎第二天一早就把李白给赶出了皇宫……不过话说回来唐玄宗对李白的才华还是很欣赏的所以并没有为难他还给了他一笔丰厚的遣散费让他回家继续写诗去了……

被赶出皇宫之后的李白酒醒之后也意识到自己这次是闯了大祸了……不过对于一向不拘小节的诗人来说这反倒是一种解脱——他又可以自由自在地游山玩水喝酒写诗了!而且经过这次在皇宫里的经历之后李白的诗歌创作也更加成熟了他后来写的很多作品都带有一种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权贵的讽刺意味……可以说这次在皇宫里的经历虽然短暂但对李白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