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的难得糊涂 难得糊涂价格表
郑板桥的“糊涂”人生
郑板桥,这位清朝的书画家、文学家,他的名字在历史上可是响当当的。不过,今天咱们不聊他的书画,也不聊他的诗文,咱们来聊聊他那“难得糊涂”的人生哲学。你可能会问,一个书画家怎么就跟“糊涂”扯上关系了呢?别急,听我慢慢道来。
郑板桥的“糊涂”可不是真的糊涂,而是一种大智若愚的生活态度。他曾经说过:“难得糊涂”,这句话后来成了他的标志性名言。你想想,一个人要是真的糊涂,哪还能写出那么多的好诗好画呢?所以啊,郑板桥的“糊涂”其实是一种聪明的选择,一种看透世事后的豁达。
生活中的“糊涂”智慧
郑板桥的“难得糊涂”不仅体现在他的艺术创作上,更体现在他的日常生活中。比如说,他对待钱财的态度就非常“糊涂”。有一次,他的朋友找他借钱,他二话不说就借了出去,连借条都没让朋友打。朋友问他:“你不担心我不还吗?”郑板桥笑着说:“钱财乃身外之物,何必计较?再说了,你要是真的不还,那也是我的‘糊涂’造成的。”你看,这话说得多有智慧!
还有一次,郑板桥去市场上买菜,卖菜的小贩故意多收了他的钱。他发现了之后也不生气,反而笑着对小贩说:“你这菜卖得真便宜啊!下次我还来买。”小贩听了之后羞愧难当,主动把钱退给了他。你看,郑板桥的这种“糊涂”不仅让自己心情愉快,还能感化别人。
艺术中的“糊涂”境界
在艺术创作上,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更是体现得淋漓尽致。他的书画作品常常给人一种随意、自然的感觉,仿佛是信手拈来、毫不费力。但其实呢?这背后是他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长期积累的结果。他用一种看似“糊涂”的方式表达出了最真实、最纯粹的艺术境界。
有一次,郑板桥的朋友请他画一幅竹子图。他拿起笔来就画了起来,画得非常快、非常随意。朋友看了之后有些不满意:“你这竹子怎么画得这么‘糊’啊?一点都不像你平时的风格!”郑板桥笑着回答:“竹子本来就是这样的啊!你看它随风摇曳的样子多自然、多自由!我这是在用‘糊涂’的方式表现它的本质呢!”朋友听了之后恍然大悟:原来这才是真正的艺术!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