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的早年生活

慈禧太后,原名叶赫那拉氏,出生于1835年。她的家族并不显赫,但她的父亲是一位官员,这为她提供了一定的教育机会。年轻时,她以美貌和聪慧著称,17岁时被选入宫中成为咸丰皇帝的妃子。尽管初入宫时地位不高,但她凭借自己的智慧和手段,逐渐在宫廷中崭露头角。

慈禧太后的故事视频 《慈禧太后》

权力的崛起与垂帘听政

咸丰皇帝去世后,慈禧太后与恭亲王奕訢联手发动了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年幼的同治皇帝即位后,慈禧太后开始垂帘听政,实际掌握了清朝的最高权力。她通过一系列政治手段巩固了自己的地位,排除了异己,确保了皇权的集中。在她统治期间,清朝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捻军起义等重大内乱,以及鸦片战争后的外交压力和国内改革的呼声。

晚年的保守与改革

尽管面临内忧外患,慈禧太后在晚年表现出一定的开放态度。她支持洋务运动,允许引进西方技术和教育体系。然而,她的改革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实质性的变革决心。甲午战争的失败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屈辱进一步暴露了清朝的虚弱。慈禧太后在1908年去世前几个月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试图通过立宪来挽救清朝的命运。然而,这些措施未能阻止清朝的最终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