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鞅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商鞅变法,成语满天飞
商鞅,这位战国时期的改革家,不仅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还顺便给我们的成语库贡献了不少“金句”。你知道吗?很多我们平时挂在嘴边的成语,其实都跟商鞅有关。比如“立木为信”,这个成语就是商鞅为了推行新法,在城门口立了一根木头,说谁要是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另一个地方,就赏他五十金。结果真有人搬了,商鞅二话不说就赏了钱。这一下子,老百姓都信了他的话,觉得他说到做到,新法也就顺利推行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多么重要啊!
还有一个成语叫“徙木立信”,其实跟“立木为信”是一个意思。只不过“徙木”更强调的是搬动木头这个动作。商鞅这一招真是高明,既展示了他的诚信,又让老百姓对新法充满了信心。不得不说,这位老兄真是深谙人心啊!
商鞅的“狠招”:成语里的铁腕手段
商鞅变法可不是闹着玩的,他的手段可是相当铁腕。比如“车裂之刑”这个成语,就是形容一种极其残酷的刑罚——把人绑在马车上,然后让马往不同的方向拉扯,直到把人撕裂。听起来就让人毛骨悚然吧?不过这个刑罚可不是商鞅发明的,但他却用得相当顺手。据说他最后就是因为得罪了太多人,被处以车裂之刑而死的。这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出来混总是要还的。”
还有一个成语叫“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也是商鞅的杰作之一。为了鼓励老百姓耕战立功,他设立了各种奖励制度。只要你肯努力干活、打仗勇敢,就能得到丰厚的赏赐。这一招果然奏效,秦国的国力迅速提升。不过这也让很多人为了赏赐拼命干活、打仗,甚至不惜铤而走险。看来商鞅不仅懂得如何激励人心,还深谙人性啊!
商鞅的“黑历史”:成语里的争议与反思
虽然商鞅的变法让秦国强大了起来,但他本人却背负了不少骂名。比如“焚书坑儒”这个成语就跟商鞅有关。虽然严格来说这是秦始皇干的坏事(当然也有人说是李斯的主意)但很多人还是把这笔账算在了商鞅头上——谁让他是变法的始作俑者呢?据说当时为了推行新法、统一思想、打击异己(主要是那些反对变法的儒生)秦始皇下令烧毁了很多书籍、活埋了不少儒生(当然也有说是坑杀术士的)这一下子可捅了大篓子了!不仅得罪了读书人(那可是古代的知识分子阶层啊!)还给后世留下了极坏的影响——从此以后谁要是一提焚书坑儒那就是在骂你呢!不过话说回来这事也不能全怪秦始皇和商鞅——毕竟在当时那种情况下想要推行改革、统一思想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啊!只能说他们采取的手段太过激进了些……唉!历史总是充满了矛盾和争议啊!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