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板桥曾任范县令 郑板桥赝品值钱吗
郑板桥的“官场初体验”
郑板桥,这位清朝的大才子,不仅画画得好,字写得妙,还曾经在范县当过县令。别看他平时一副文人墨客的样子,穿上官服后,那可是另一番景象。据说他刚上任时,范县的百姓都以为来了个“书呆子”县令,结果这位“书呆子”一上任就来了个“大动作”。
郑板桥可不是那种只会坐在衙门里喝茶的县令。他一上任就跑到田间地头,跟老百姓聊起了家常。你可能会问:“这有什么稀奇的?”可你要知道,当时的官员们大多高高在上,哪会亲自下乡?郑板桥这一举动,让范县的百姓们都觉得这位新县令有点不一样。
“糊涂官”的聪明事
郑板桥在范县当县令期间,有个外号叫“糊涂官”。这可不是因为他真的糊涂,而是因为他处理事情的方式与众不同。有一次,两个农民因为一块地的归属问题闹到了衙门。按理说,这种案子应该查清楚地契、证据什么的,可郑板桥却直接让两个农民在地里种了一年的庄稼。谁种得好、收成多,地就归谁。结果呢?两个农民都拼了命地种地,最后不仅解决了纠纷,还多收了不少粮食。
还有一次,一个商人告一个农民偷了他的鸡。郑板桥听了之后,二话不说就让商人赔了农民一只鸡的钱。商人不服气啊:“明明是他偷了我的鸡!”郑板桥笑着说:“你这么有钱的人还计较一只鸡?再说了,你家那么多鸡少一只也不碍事吧?”商人被说得哑口无言,只好认了赔钱的事儿。这下大家都知道了:这位“糊涂官”其实一点都不糊涂!
文人县令的“另类治理”
郑板桥在范县的治理方式也很有意思。他不搞那些繁文缛节的东西,反而喜欢用一些看似随意、实则巧妙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比如有一次,县城里的街道脏乱差得不行了。按理说应该派人打扫、整顿一下吧?可郑板桥却让人在街上摆了几张桌子、几把椅子,然后自己坐在那儿喝茶、画画儿。百姓们一看:哎呀!县太爷都亲自来整治街道了!于是大家纷纷自觉地把自家门口打扫干净了。没几天功夫,整个县城焕然一新!
还有一次闹旱灾的时候呢?别的官员都在忙着祈雨、求神拜佛什么的;可咱们的郑大才子呢?他居然跑到河边去画画儿去了!画什么呢?画鱼!结果呢?还真把鱼给画活了——不是真的活了啊(那是神话故事)——而是吸引了好多人来围观;然后大家一看:哎呀!河里有鱼啊!赶紧去抓鱼吧!结果呢?抓鱼的人多了;水也用得多了;慢慢地水位也就上来了——旱情就这么给缓解了!你说这招儿妙不妙?反正我觉得挺妙的哈哈哈……总之啊……这位文人县令用他独特的方式治理着范县;不仅让百姓们过上了好日子;还留下了许多有趣的故事……所以呢……我们今天说起郑板桥来;除了会想起他的字画之外;还会想起他在范县的那些趣事儿……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