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龄的仕途起点:从“诗仙”到“公务员”

王昌龄,这位唐朝的“诗仙”,其实一开始并不是奔着写诗去的。他年轻时,也是个有理想、有抱负的青年,想着要为国家做点事。于是,他决定走仕途这条路。不过,这位未来的大诗人可不是那种一上来就顺风顺水的“官二代”,他的仕途起点可以说是相当接地气——从基层公务员做起。

王昌龄仕途 王昌龄青年时期

想象一下,王昌龄穿着官服,坐在衙门里,手里拿着毛笔,面前堆着一堆公文。他一边写诗一边处理公务,估计那些公文里还夹杂着不少他的“即兴创作”。不过,别看他写诗写得风生水起,处理公务时可就没那么轻松了。据说有一次,他因为处理公文不及时,差点被上司骂了个狗血淋头。好在他的诗才救了他一命——上司一看他写的诗,立马转怒为喜,还夸他有才。

王昌龄的仕途波折:从“升官”到“贬官”

王昌龄的仕途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虽然他的诗才让他在官场上有了不少粉丝,但官场毕竟不是诗坛,光靠写诗是混不下去的。于是,王昌龄也经历了几次升官和贬官的波折。

有一次,王昌龄好不容易升了个小官,结果没多久就被贬到了边疆。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边疆苦寒之地,连个像样的酒馆都没有。不过,王昌龄倒是很乐观,他在边疆写了不少边塞诗,什么“秦时明月汉时关”啊、“黄沙百战穿金甲”啊……这些诗后来都成了经典。可以说,这次贬官反而让他的诗才得到了更大的发挥空间。

后来,王昌龄又被调回京城当了个大官——秘书省校书郎。这个职位听起来挺高大上的吧?但实际上就是个给皇帝整理文件的小秘书。不过王昌龄倒是干得很认真——毕竟这是他仕途上为数不多的高光时刻之一了!可惜好景不长……没多久他又被贬了!这次是被贬到了岭南……岭南啊!那可是唐朝的“天涯海角”!一般人去了那里估计就只能种地了……但王昌龄不一样!他在岭南继续写诗、喝酒、交朋友……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看来这位大诗人真是走到哪都能活出精彩啊!

王昌龄的仕途终点:从“诗人”到“传奇”

说到王昌龄的仕途终点……其实也没什么好说的——因为他最后还是回到了诗人这个老本行上来了!虽然他在官场上混得不怎么样(或者说根本就没混明白)……但他在诗歌上的成就却是无人能及的!什么李白、杜甫啊……在他面前都得叫声大哥!可以说……王昌龄最后是靠着自己的才华和作品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不是靠那些虚无缥缈的官位和权力!

有人说……如果王昌龄当年好好当官的话……说不定现在我们学的就不是《唐诗三百首》而是《唐文三百篇》了……但我觉得吧……正是因为他没有在官场上混出名堂来……才能写出那么多流传千古的好诗来啊!所以说啊……有时候失败也不一定是坏事嘛!至少对于我们这些后人来说是这样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