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战国版“谈判大师”

说起张仪,那可是战国时期的外交界“网红”。他不仅长得帅,还特别会说话,简直是那个时代的“谈判大师”。张仪最拿手的就是“连横”策略,简单来说,就是让各个诸侯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不过,这位老兄的嘴皮子功夫可不是盖的,他能把黑的说成白的,把死的说成活的。有一次,他跑到楚国去忽悠楚怀王,说只要楚国和齐国断交,秦国就会给楚国六百里地。结果呢?楚怀王还真信了!等楚国和齐国一断交,张仪立马翻脸不认账,说那六百里地其实是六里地。这操作简直比现在的某些商家还坑!

思美人张仪和屈原 思美人张仪喜欢谁

不过话说回来,张仪的这些小聪明虽然让他风光一时,但也给他带来了不少麻烦。毕竟,谁也不喜欢被人当猴耍嘛!所以后来他在各国之间游走时,总是小心翼翼的,生怕一不小心就被人给收拾了。不过这也不妨碍他继续发挥他的“谈判大师”本色,继续在战国这个大舞台上上演一幕幕精彩的外交大戏。

屈原:文艺青年的悲情人生

和张仪这个“谈判大师”不同,屈原可是个正儿八经的文艺青年。他不仅写得一手好诗(比如《离骚》),还特别有爱国情怀。可惜的是,他的这些优点在当时的楚国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相反,因为他的直言进谏和坚持原则的性格(说得直白点就是有点“轴”),他在朝廷里混得并不怎么好。尤其是当他和张仪这个“谈判大师”杠上的时候(没错!他们俩还真有过一段恩怨情仇)更是让他陷入了人生的低谷。

屈原最大的悲剧在于他对楚国的忠诚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或者说得更直白点就是他被现实狠狠地打脸了!当他看到自己深爱的祖国一步步走向衰败、自己却被排挤在外时那种痛苦和无奈可想而知……最后这位文艺青年选择了一个非常极端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绝望——投江自尽……唉!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

张仪与屈原:一个逗比和一个悲剧

如果把张仪和屈原放在一起比较的话你会发现这两个人简直就是两个极端——一个逗比、一个悲剧;一个靠嘴皮子吃饭、一个靠才华吃饭;一个活得风生水起、一个活得凄凄惨惨……但仔细想想他们其实也有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并且都成为了后世津津乐道的历史人物!只不过一个是作为外交界的传奇人物被人们记住而另一个则是作为文学界的鼻祖被人们怀念……

说到底这两个人物虽然性格迥异、命运不同但都在各自的领域里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所以下次当你再听到有人讨论战国时期的历史时不妨也插上一句:“哎呀你们知道吗?那个时代不仅有像张仪这样会忽悠人的‘谈判大师’还有像屈原这样才华横溢却命运多舛的文艺青年呢!”相信我你这么一说绝对能让大家对你刮目相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