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皇帝的“跑路计划”

说到崇祯皇帝,大家可能都知道他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不过,这位皇帝在历史上可是出了名的“跑不了”。你想啊,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李自成、张献忠这些农民起义军四处闹腾,满清的铁骑也在北方虎视眈眈。按理说,作为一个皇帝,崇祯应该有很多机会可以跑路,找个安全的地方躲起来,或者干脆投降满清,保住小命。可是呢,崇祯偏偏选择了“死磕到底”。这到底是为什么呢?难道他真的那么有骨气吗?其实啊,事情没那么简单。

罗辑思维崇祯为什么跑不了

首先,咱们得说说崇祯的性格。这位皇帝啊,从小就被教育要做一个“明君”,要勤政爱民、励精图治。所以呢,他上台之后,真的是兢兢业业、废寝忘食地工作。可是呢,他的性格里有一个致命的缺点——太要面子了!你想想啊,一个皇帝要是跑了,那得多丢人啊!更何况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这要是传出去,岂不是让天下人都笑话他?所以呢,崇祯宁可死在皇宫里,也不愿意被人说成是“逃跑皇帝”。

其次呢,咱们还得说说当时的形势。明朝末年啊,真的是内忧外患一大堆。李自成的农民军已经打到了北京城下,满清的军队也在北方蠢蠢欲动。你说这个时候跑路吧?往哪儿跑呢?南边是李自成的地盘儿了;北边是满清的地盘儿;东边是大海;西边是山沟沟……你说往哪儿跑?再说了,就算你跑了出去吧?你能保证那些大臣们不把你卖了换荣华富贵吗?所以啊,崇祯心里也清楚:跑路这条路根本行不通!与其被人家抓到当俘虏受辱受罪还不如自己了断来得痛快!

大臣们的“神助攻”

说到这里啊,咱们还得提一提那些大臣们.这些大臣们可真是"神助攻",硬生生地把崇祯给"坑"在了北京城里.你想啊,作为一个皇帝,如果真想跑的话,总得有人帮忙吧?比如说安排一下路线啊、准备一下交通工具啊、打点一下沿途的关系啊……可是这些大臣们呢?一个个都跟木头似的杵在那儿,啥也不干!更有甚者,还一个劲儿地劝崇祯:"皇上您可不能走啊!您要是走了我们怎么办?"听听这话说的多好听!好像他们有多忠心似的.其实呢?他们就是怕自己没了靠山罢了!

还有那些武将们也是够呛.按理说吧,作为一个武将,保护皇上撤退应该是分内之事吧?可是这些人呢?一个个都跟缩头乌龟似的躲在后面,谁也不肯出头.你说气人不气人?最搞笑的是那个吴三桂.这家伙明明手握重兵驻守山海关,按理说应该第一时间赶来救驾才对嘛!可是他倒好,非但不来救驾反而还把满清的军队给放了进来……你说这叫什么事儿嘛!难怪后来有人说:"明朝之所以灭亡就是因为这些大臣和武将们太不给力了!"这话说的还真是一点儿都没错!

历史的“黑色幽默”

最后咱们再来说说历史的"黑色幽默".大家都知道吧?历史有时候真的很会开玩笑.比如说这位崇祯皇帝吧:他辛辛苦苦干了十七年结果还是没能挽救大明王朝;他一心想要做个"明君"结果却被后人骂成了"昏君";他宁死也不愿意逃跑结果却成了历史上最有名的"逃跑失败者"之一……你说这不是很讽刺吗?其实仔细想想也挺有意思的:如果当初他能放下所谓的"面子问题",勇敢地选择逃跑或者投降的话;如果当初那些大臣和武将们能稍微给力一点儿的话;如果当初吴三桂没有把满清军队放进来……也许历史就会改写了也说不定哦!可惜历史没有如果只有结果——而结果就是:大明王朝就这样结束了;而我们的主人公——可怜又可敬(?)的崇祯皇帝——也只能无奈地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了……唉~真是让人感慨万千啊!不过话说回来:虽然结局有点儿悲催但至少我们的主人公还算得上是个有骨气的汉子对不对?毕竟不是每个皇帝都能像他这样坚持到最后时刻滴~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还是应该给他点个赞才对嘛!(虽然这个赞可能有点儿迟到啦~)总之呢~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学到很多东西:比如说做人不要太死板啦~该变通的时候还是要变通滴~再比如说团队合作很重要啦~单打独斗肯定不行滴~最后再送给大家一句话:"历史虽然不能改变但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东西哦!"(这句话送给所有正在看这篇文章的小伙伴们~)好了今天就聊到这里啦~下次再见咯~(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