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格竹的格什么意思
王守仁是谁?他为什么要格竹?
咱们先来聊聊王守仁,这位明朝的大思想家、军事家,可不是一般人。他不仅在战场上威风凛凛,还在思想界掀起了一阵狂潮。他的“心学”影响了后世无数人,而“格竹”这个故事,就是他心学思想的一个缩影。
话说有一天,王守仁坐在竹林里,盯着一根竹子看了好久好久。你可能会问,这竹子有啥好看的?其实啊,王守仁可不是在欣赏竹子的美,他是在“格”竹子。这个“格”字在这里可不是“格式”的意思,而是“推究、研究”的意思。王守仁想要通过观察竹子,来推究宇宙的真理和人生的奥秘。
格竹的过程有多搞笑?
王守仁格竹的过程可真是让人哭笑不得。他坐在竹林里,一动不动地盯着一根竹子看,眼睛都不眨一下。你想想,一个人坐在那里,像个雕塑一样盯着一根竹子看,是不是有点搞笑?更搞笑的是,他还把自己搞得筋疲力尽。据说他因为长时间盯着竹子看,结果累得头晕眼花,差点晕倒在地。
这还不算完,王守仁还把这个过程写成了文章,记录下了自己的心得体会。他在文章里说:“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意思是说:“我整天坐在这里思考竹子的问题,还不如去学习一下别人的经验呢!”这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自嘲的意味?看来连他自己都觉得这个过程有点傻乎乎的。
格竹的意义是什么?
虽然王守仁的格竹过程看起来有点搞笑,但他的目的可不是为了搞笑。他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探索宇宙的真理和人生的奥秘。在他看来,世间万物都有其内在的规律和道理,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思考,就能发现这些规律和道理。这就是他的“心学”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心即理”、“知行合一”。
通过格竹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有时候我们看似在做一些无用功的事情;但实际上这些事情背后可能隐藏着深刻的道理和意义;只要我们用心去体会和感悟;就能从中获得宝贵的经验和智慧;就像王守仁一样;虽然他的格竹过程看起来有点傻乎乎的;但他最终还是从中领悟到了很多东西;并把这些东西融入到了自己的思想体系中;成为了影响后世的重要思想家之一;所以啊;有时候看似无用的事情;其实可能是最有用的!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