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是蜀国的第几位皇帝
刘禅的“禅”字,是禅让还是禅定?
刘禅,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像是在寺庙里打坐的和尚,但实际上他是蜀国的皇帝。你可能会问,这“禅”字到底是禅让的意思,还是禅定的意思?其实,刘禅的“禅”字跟这两个都没太大关系。他的名字是父亲刘备给他取的,寓意深远,但具体是什么意思,恐怕只有刘备自己知道了。不过,刘禅本人倒是很符合“禅定”这个词的意境——他当皇帝的时候,基本上就是坐在那儿,啥也不干。
刘禅在位期间,蜀国的大事小事基本上都是诸葛亮在操心。诸葛亮可是个全能型选手,文能治国,武能打仗,连外交都玩得溜溜的。而刘禅呢?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听话。诸葛亮说什么,他就点头;诸葛亮让他干嘛,他就干嘛。有人说刘禅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其实这话有点冤枉他了——他不是扶不起,他是根本就没想扶!刘禅的人生哲学就是:能躺着绝不坐着,能坐着绝不站着。
刘禅的皇帝生涯:从“阿斗”到“安乐公”
刘禅的皇帝生涯可以说是相当“安逸”。他从老爸刘备手里接过皇位的时候还小,啥也不懂。好在有诸葛亮这个超级保姆在旁边照顾着,他只需要每天按时上朝、按时吃饭、按时睡觉就行了。等到诸葛亮去世后,刘禅的日子也没太大变化——反正蜀国的事务都有大臣们处理,他只需要坐在龙椅上装装样子就行了。
不过,刘禅的安逸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后来魏国大军压境,蜀国很快就撑不住了。这时候的刘禅表现出了惊人的“智慧”——他直接投降了!这一投降不要紧,蜀国的百姓们可就遭殃了。但刘禅本人倒是挺高兴的——他被封为“安乐公”,从此过上了更加安逸的生活。有人说他是“乐不思蜀”的代表人物,其实这话还真没说错——刘禅在魏国过得比在蜀国还舒服呢!
刘禅的历史评价:是昏君还是聪明人?
关于刘禅的历史评价一直是个争议话题。有人觉得他就是个昏君、无能之辈;也有人认为他其实是个聪明人、懂得审时度势。这两种观点都有一定的道理。从表面上看,刘禅确实没干出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来——既没有像他老爸刘备那样四处征战、开疆拓土;也没有像诸葛亮那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但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刘禅真的像某些人期待的那样英明神武、励精图治的话……那蜀国可能早就完蛋了!
要知道当时的形势对蜀国非常不利——魏国的实力远超蜀国和吴国之和;而吴国又经常跟蜀国闹矛盾……在这种情况下硬撑下去只会让百姓们受苦受难;而主动投降虽然看起来有点丢脸……但却能让百姓们免受战乱之苦……从这个角度来看……刘禅的选择其实也挺明智的对吧?当然啦……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小看法哈……至于历史学家们怎么评价……那就让他们去争论吧!反正咱们只要知道:在三国那个乱世里……能活到最后还能过得舒舒服服的人……肯定都不简单!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