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谁先倒下?

话说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家争霸,场面那叫一个热闹。不过,热闹归热闹,最后还是得有个先后顺序来“领盒饭”。首先,咱们得说说魏国。别看魏国在曹操和曹丕的带领下,一度风光无限,但到了曹叡的儿子曹芳继位时,情况就开始有点不太妙了。曹芳年纪小,朝政大权被司马懿和他的儿子们牢牢把控。司马家族可不是吃素的,他们一步步蚕食魏国的权力,最后干脆直接把魏国给“吞”了。公元265年,司马炎干脆利落地废了魏帝曹奂,自己登基称帝,建立了晋朝。这下好了,魏国成了第一个“倒下”的巨头。

三国先后灭亡的顺序是什么

蜀汉的悲情结局

接下来轮到蜀汉了。刘备当年可是带着一帮兄弟打天下的主儿,虽然他走得早,但他的儿子刘禅也不是省油的灯——当然,这个“不是省油的灯”是反话。刘禅在位期间,蜀汉的局势是一天不如一天。诸葛亮在世时还能撑一撑场面,可诸葛亮一走,蜀汉就有点“群龙无首”的感觉了。再加上刘禅本人也没啥雄心壮志,整天就知道吃喝玩乐,结果被司马昭抓住机会一举拿下。公元263年,刘禅投降晋朝,蜀汉正式宣告灭亡。刘禅还因为一句“此间乐,不思蜀”成了后世的笑柄——这位爷倒是挺会享受的!

东吴的最后挣扎

最后来说说东吴吧。孙权当年可是个狠角色,打起仗来毫不含糊。不过到了他儿子孙亮继位时,东吴也开始走下坡路了。孙亮年纪小不说,还被人给废了;后来孙休继位也没能扭转局势;再后来孙皓上台更是把东吴搞得乌烟瘴气。孙皓这个人吧,虽然有点本事但脾气太差、手段太狠——简单来说就是个暴君。他这么一折腾不要紧啊!晋朝那边可就抓住机会了!公元280年晋军大举进攻东吴;孙皓一看大势已去;只好乖乖投降;东吴也正式宣告灭亡!至此三国鼎立的局面彻底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