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盛世,音乐也跟着“膨胀”

要说唐代大曲为什么那么火,首先得感谢那个时代的“膨胀感”。唐朝,那可是中国历史上最牛的朝代之一,国力强盛,文化繁荣,连皇帝都觉得自己是天选之子。这种自信满满的氛围,自然也影响了音乐。大曲嘛,就是那种气势磅礴、旋律复杂的音乐形式,正适合用来表达大唐的霸气。你想啊,连皇帝都觉得自己是天下的中心,那音乐也得跟着“膨胀”一下,不能太低调。所以大曲就成了当时的“流行金曲”,谁家要是不会唱两句大曲,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大唐人。

唐代大曲兴盛的原因 为什么叫大曲酒

而且唐朝的开放程度也是没谁了。丝绸之路一开,各种外来文化像潮水一样涌进来。波斯的音乐、印度的舞蹈、西域的乐器,全都成了大唐音乐的灵感来源。大曲就是在这种多元文化的碰撞中诞生的,融合了各种风格和元素。就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一样,把嘻哈、摇滚、电子都混在一起,听起来特别带劲儿。所以大曲不仅在国内火得一塌糊涂,还成了唐朝对外文化输出的“拳头产品”。

宫廷乐师的“内卷”大战

唐朝的宫廷乐师们可不是吃素的。他们为了在皇帝面前露一手,简直是拼了老命在创作和演奏大曲。你想想啊,皇帝天天听的都是最顶级的音乐家表演的顶级作品,普通的小调小曲儿根本入不了他的法眼。所以乐师们就得不断创新、不断挑战自我,才能在宫廷里站稳脚跟。这种“内卷”大战的结果就是:大曲的质量越来越高、花样越来越多。

而且唐朝的皇帝们对音乐的热爱也是出了名的。唐玄宗李隆基就是个超级音乐发烧友,他不仅自己会作曲、会演奏乐器(尤其是琵琶和羯鼓)还经常亲自指导乐师们的表演。有这么一位懂行的老板在背后撑腰乐师们当然更有动力去创作出更精彩的大曲了!再加上唐朝宫廷里还有专门的音乐机构——教坊和梨园这些地方培养了大量优秀的音乐人才为大曲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老百姓的“追星”热情

别看大曲是宫廷里的高雅艺术其实它在民间也特别受欢迎!唐朝的老百姓对音乐的热爱简直可以用“疯狂”来形容他们不仅喜欢听还喜欢唱、喜欢跳!每到节日或者庆典的时候街头巷尾到处都是载歌载舞的人群大家一起唱着大曲跳着舞别提多热闹了!而且唐朝的商业发达城市里还有很多专门表演音乐的场所比如酒楼、茶馆什么的这些地方经常有大型的歌舞表演其中就少不了精彩的大曲演出!

更搞笑的是那时候还有专门的“追星族”——没错就是我们现在说的那种疯狂的粉丝!他们为了看一场心仪的音乐家表演可以跑很远的路甚至不惜花光所有的积蓄!而且这些粉丝还特别会搞事情比如给喜欢的乐师送礼物啊写情书啊甚至在人家门口蹲点等着要签名什么的简直跟现在的追星一模一样!可以说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热情似火的粉丝才让大曲在民间也火得一塌糊涂成为了真正的全民娱乐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