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举孝廉 举孝廉出名最讽刺的人
孝廉是个啥?
汉朝的“举孝廉”,听起来像是在评选孝顺的廉洁干部,其实差不多就是这个意思。那时候,朝廷为了选拔人才,想出了这么个招儿:谁家孩子孝顺父母、品行端正,就可以被推荐去做官。这制度有点像现在的“三好学生”评选,只不过选上了就能当官,而不是发个奖状了事。
不过,别以为“孝廉”就是随便说说的事儿。汉朝人可是认真的!孝顺父母、廉洁自律,这两条标准可是硬杠杠。你要是敢不孝顺爹妈,或者贪污受贿,别说当官了,连街坊邻居都会戳你脊梁骨。所以啊,那时候的年轻人压力山大,整天想着怎么表现自己的孝心和清廉。
孝廉背后的那些事儿
虽然“举孝廉”听起来挺正能量的,但实际操作起来可没那么简单。首先,你得有个好爹妈——不是说他们得多有钱有势,而是得让你有机会表现孝顺。比如你爹妈要是常年卧病在床,那你就有机会天天伺候他们,表现你的孝心;要是你爹妈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那你可能就得想点别的招儿了。
其次呢,你还得有个好邻居——或者说是好推荐人。毕竟“举孝廉”是靠人推荐的嘛!你要是住在穷乡僻壤没人认识你,那可就惨了;要是住在城里头有头有脸的人物多,那机会就大得多。所以啊,那时候的年轻人除了孝顺父母、廉洁自律之外,还得学会搞好人际关系——这可真是全方位发展的节奏啊!
最后呢(别急着翻页)还有个问题:怎么证明你是真的孝顺、真的廉洁呢?总不能光靠嘴说吧?于是乎就出现了各种奇葩的证明方式:比如有人会把自己伺候父母的场景画成画挂在家里;有人会写文章歌颂父母的伟大;还有人干脆直接把家里的账本拿出来给大家看——喏你看我家一分钱都没贪污!这些操作现在看来可能有点搞笑(甚至有点作秀)但那时候可是很严肃的事儿哦!
孝廉制度的利与弊
说到“举孝廉”制度的利与弊啊(别走开广告之后更精彩)咱们得先说说它的好处:首先它确实选拔出了一批品行端正的人才——毕竟能被推荐上去的人多少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其次它也促进了社会风气的改善——谁不想当官呢?为了当官大家都得努力做个好人嘛!再者它还给了普通人一个上升的机会——只要你够孝顺够廉洁就有可能改变命运!这可比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公平多了(当然难度也大多了)!
不过呢(转折来了)这个制度也有不少问题:首先它太依赖推荐人的主观判断了——万一推荐人不靠谱或者有私心怎么办?其次它对人才的要求太单一了——光会孝顺父母、廉洁自律就能当官吗?那其他能力怎么办?再者它还容易滋生腐败——有些人为了被推荐上去不惜造假甚至贿赂推荐人……这些问题在后来的历史中也确实暴露出来了(所以这个制度后来也被废除了)!不过话说回来(别急着吐槽)任何制度都有利有弊嘛!关键看你怎么用、怎么改进了!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