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的“洋客人”来了

话说在清朝乾隆年间,英国人派了个使团来中国,说是要搞什么“友好访问”。这事儿吧,放在今天可能就是个普通的国际交流,但在当时可是个大新闻。你想啊,清朝那时候可是自诩“天朝上国”,觉得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其他国家都是“蛮夷”。所以,当英国人带着一大堆礼物和“求见皇帝”的愿望来访时,清朝的官员们可真是忙坏了。

清朝英国使团访华 1816年英国使团访华

英国使团的领头人叫马戛尔尼,这哥们儿可是个外交老手。他带了一堆稀奇古怪的东西来,什么望远镜啊、火炮模型啊、钟表啊,反正都是当时最先进的科技产品。清朝的官员们一看,哎哟喂,这些东西可真新鲜!不过呢,他们心里也犯嘀咕:这些洋人到底想干啥?是不是有什么阴谋?于是乎,他们一边热情接待,一边暗地里防备着。

礼仪之争:磕头还是不磕头

要说这次访问最搞笑的事儿,那非得是“磕头问题”莫属了。按照清朝的规矩,外国使臣见了皇帝得行三跪九叩的大礼。可英国人呢?他们觉得这事儿太丢份儿了!在他们那儿,就算是见了国王也不过是鞠个躬、握个手啥的。于是乎,双方为了这个“磕头”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

马戛尔尼心想:我可是代表英国来的,怎么能随便给人磕头呢?再说了,我们英国人讲究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可清朝的官员们不干了:你们这些洋人来我们这儿就得守我们的规矩!不然就是不尊重我们皇帝!双方你来我往、唇枪舌剑的场面简直比相声还精彩。最后呢?马戛尔尼妥协了——他同意行单膝下跪礼(也就是半跪),算是给足了面子。不过这事儿后来被传成了“英国使臣向乾隆皇帝磕头”的故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文化差异:鸡同鸭讲

除了磕头问题外,这次访问还暴露了中英两国在文化上的巨大差异。比如说吧,英国人带了一大堆礼物来想讨好乾隆皇帝——什么天文仪器啊、蒸汽机模型啊、军舰模型啊……他们以为这些东西能展示他们的科技实力和友好态度。可乾隆皇帝呢?他对这些玩意儿压根儿不感兴趣!在他眼里这些东西不过是些奇技淫巧罢了——还不如他收藏的字画和瓷器来得有品位呢!

再比如说吧——英国人觉得他们的饮食文化特别讲究精致和营养搭配;而清朝这边呢?满汉全席了解一下!各种山珍海味摆满一桌那才叫气派!结果双方吃饭的时候那叫一个尴尬——英国人看着满桌子的菜不知道该从哪儿下筷子;而清朝官员们看着英国人用刀叉吃饭也觉得怪怪的……总之就是两个字:别扭!后来有人开玩笑说:要是让英国人和清朝官员坐在一起吃顿饭估计能打起来——这文化差异也太大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