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将李牧 白起厉害还是李牧厉害
李牧:战国时期的“懒人”将军
李牧,这位战国时期的赵国名将,可不是一般的“懒”。他不像其他将军那样整天忙得脚不沾地,到处打仗。李牧的策略是:能不打就不打,能躲就躲。他的部队驻扎在边境,整天就是放羊、练兵、吃喝玩乐,日子过得比谁都悠闲。
可是,你别以为李牧是个混日子的将军。他这是在“养精蓄锐”呢!李牧深知匈奴人的脾气,知道他们喜欢抢东西,但不喜欢硬碰硬。于是,他故意示弱,让匈奴人觉得赵国军队不堪一击。结果呢?匈奴人果然上当了,一次又一次地来骚扰边境。每次来,李牧都假装打不过,放他们进来抢点东西就跑。
就这样,李牧“懒”了几年,匈奴人也被他“养”得越来越贪心。终于有一天,李牧觉得时机成熟了,决定给匈奴人来个“大惊喜”。他集结了精锐部队,设下埋伏圈套。匈奴人一进圈套,就被打得落花流水,损失惨重。从此以后,匈奴人再也不敢轻易来犯赵国边境了。
李牧:战场上的“心理战大师”
李牧不仅是个“懒人”将军,还是个心理战的高手。他在战场上最擅长的不是硬拼硬打,而是用脑子解决问题。比如对付秦国的时候,李牧就玩了一手漂亮的“心理战”。
当时秦国大军压境,气势汹汹地要攻打赵国。其他将军都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纷纷建议赶紧出兵迎战。可李牧呢?他不慌不忙地说:“别急别急,让他们先嚣张一会儿。”于是他下令全军坚守不出战。秦军在外面叫骂了好几天,嗓子都喊哑了,可赵军就是不出来应战。秦军将领气得直跺脚:“这李牧也太怂了吧!”
其实啊,这正是李牧的高明之处。他知道秦军远道而来,粮草补给是个大问题;而赵军以逸待劳、士气高涨;只要拖下去、秦军自然会因为粮草不足而撤退;到时候再追击就能事半功倍!果然不出所料;几天后秦军因为粮草耗尽不得不撤退;而早已准备好的赵军则趁机追击;打得秦军抱头鼠窜!这一仗下来;不仅保住了赵国的领土安全;还让秦国元气大伤!真可谓是用脑子打仗的典范啊!
李牧:忠诚与悲剧的化身
说到忠诚二字;恐怕没有谁比得上我们的主角——名将李牧了!他为赵国立下了赫赫战功;却因为太过忠诚而遭遇了悲剧性的结局......
话说当时赵王听信谗言怀疑起李牧来了(唉~自古君王多疑心啊);竟然派人去调查他是否谋反......你说这叫什么事嘛!明明是国家的栋梁之才、却要被怀疑谋反?这不是寒了忠臣的心吗?
面对这种无理的指控和调查(换做别人早就撂挑子不干了);可我们的主角依然选择了忍辱负重继续为国效力......直到最后被奸臣陷害含冤而死......(此处省略一万字吐槽)......唉~真是让人心疼啊!
不过话说回来(换个角度想想);也许正是因为有了这样忠诚而又悲剧色彩浓厚的故事背景加持(再加上主角本身高超的军事才能和人格魅力);才让我们的名将—— **"名将, 李牧"** ——成为了历史上永远闪耀着光芒的人物吧!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