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鲁派和噶举派的区别
格鲁派:规矩多得像老妈的唠叨
格鲁派,听起来像是某种高端的咖啡品牌,但实际上它是藏传佛教的一个主要派别。这个派别的特点就是规矩多,多得像你老妈的唠叨一样,从早到晚都不带停的。格鲁派的创始人是宗喀巴大师,他老人家觉得佛教界太乱了,于是决定搞一套严格的规矩来整顿一下。结果呢,格鲁派的僧人们就得天天戴着黄色的帽子(俗称“黄帽派”),还得遵守一大堆清规戒律,比如不能吃肉、不能结婚、不能抽烟喝酒……总之,你想干的事儿他们都不能干。
不过呢,这些规矩也不是白定的。格鲁派讲究的是“渐修”,意思就是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来。他们认为修行就像爬楼梯,得一级一级往上爬,不能跳着来。所以他们的学习过程特别长,从小学到大学再到研究生博士后,一路读下来得花个十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且他们的学习内容也特别丰富,从佛经到哲学再到逻辑学,简直就是一个佛教版的哈佛大学。
噶举派:自由奔放像摇滚歌手
相比之下,噶举派就显得自由多了。这个派别的名字听起来有点像某种健身操的名字(“噶举”在藏语里是“口耳相传”的意思),但实际上它是一个非常古老的藏传佛教派别。噶举派的创始人是马尔巴大师和他的弟子密勒日巴尊者(对,就是那个唱《苦行歌》的家伙)。这两位大师的风格就跟他们的名字一样酷炫狂拽吊炸天,完全不按常理出牌。
噶举派的修行方式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自由奔放。他们不像格鲁派那样死板板地遵守一大堆规矩,而是更注重内心的体验和感悟。他们的修行方法也很有意思,比如打坐、念咒、唱歌跳舞……总之怎么开心怎么来。而且他们还特别喜欢用比喻和故事来讲解佛法,听他们的课就像听摇滚演唱会一样过瘾。
不过呢,虽然噶举派的修行方式看起来很随意,但他们的要求其实也不低。特别是密勒日巴尊者那一代人(俗称“苦行僧”)吃得苦可不比谁少——天天住在山洞里、吃草根树皮、还要忍受各种折磨……简直就是佛教界的极限挑战选手啊!
两派的共同点:都是为了成佛
虽然格鲁派和噶举派的修行方式看起来天差地别——一个像老妈唠叨一样规矩多得要命;另一个像摇滚歌手一样自由奔放——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成佛!对没错!不管是慢慢爬楼梯还是蹦蹦跳跳往前冲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达到那个终极境界——觉悟!成佛!涅槃!阿弥陀佛!哈利路亚!阿门!……总之就是那种特别高大上的状态啦~~~~~~~~~~~~~~~~~~~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