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童年:从放牛娃到文化人

朱元璋的文化是怎么来的?这事儿得从他的童年说起。老朱家祖上八辈贫农,他爹朱五四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家里穷得叮当响。朱元璋小时候连个正经名字都没有,就叫“重八”,意思是家里排行第八。他没上过几天学,整天跟着一群小伙伴放牛、割草,日子过得比现在的外卖小哥还辛苦。

朱元璋的文化怎么来的

不过,别看朱元璋小时候没念过什么书,他可不傻。放牛的时候,他经常听村里的老秀才讲故事,什么《三国演义》《水浒传》之类的,听得津津有味。这些故事虽然不是正经的“文化课”,但至少让朱元璋开了眼界,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么多英雄好汉。后来他当了皇帝,还把这些故事改编成戏剧,让全国人民都跟着他一起“追剧”。

从军生涯:战场上的“文化课”

朱元璋的文化课真正开始是在他从军之后。那时候元朝末年天下大乱,朱元璋为了混口饭吃,加入了红巾军。军队里可不比放牛娃的日子轻松,整天打打杀杀的,动不动就有人脑袋搬家。不过朱元璋运气好,遇到了一个好领导——郭子兴。郭子兴不仅教会了他打仗的本事,还让他读了不少书。

在军队里读书可不是件容易事。白天要打仗、训练,晚上还得熬夜看书学习。朱元璋虽然年纪不小了才开始读书认字,但他有一股子狠劲儿——别人睡觉的时候他在看书;别人吃饭的时候他在背书;别人谈恋爱的时候他在写文章……就这样日积月累下来,朱元璋的文化水平突飞猛进。后来他当了皇帝写圣旨、批奏折都不用找人代笔了!

登基称帝:文化与权力的结合

朱元璋的文化水平在他登基称帝之后达到了巅峰。当了皇帝之后老朱可忙了:不仅要处理国家大事还要写诗作赋、编书修史……你可能会问:一个放牛娃出身的皇帝能写出什么好东西来?嘿!你还别说老朱写的诗还真有点意思!比如这首《咏菊》:“百花发时我不发我若发时都吓杀要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这哪是菊花啊?分明就是他自己嘛!一个从底层爬上来的皇帝跟西风(指敌人)干了一架最后穿上了黄金甲(指皇位)!多霸气!

除了写诗作赋老朱还特别喜欢编书修史比如《大诰》系列就是他用白话文写的法律教材专门给老百姓看的目的是让大家都能懂法守法……虽然有些条款现在看来有点“奇葩”但至少说明老朱是真的想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不是像某些皇帝一样只会写些晦涩难懂的文章装深沉……所以说啊老朱的文化水平虽然不是科班出身但绝对是实战派!他用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诉我们:只要肯努力放牛娃也能变成文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