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考中了进士但吏部
进士及第,春风得意
唐朝的科举考试,那可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能考中进士的人,简直比现代考上清华北大还要稀罕。你想想,古代没有补习班,没有题海战术,全靠自己死磕四书五经,还要写得一手好文章。考中了进士,那可是光宗耀祖的事儿,家里人恨不得敲锣打鼓,满街放鞭炮。
不过呢,考中了进士只是第一步,接下来还得过吏部这一关。吏部是干嘛的呢?简单来说,就是负责给你安排工作的部门。你以为考中了进士就能直接当官了?想得美!吏部那边还有一堆考核等着你呢。这就像你好不容易通过了高考,结果发现大学还有个面试等着你一样,真是让人头大。
吏部考核,花样百出
吏部的考核可不像科举考试那么单纯,光会写文章可不行。他们要看你的仪表、谈吐、礼仪、家世等等。换句话说,你得是个“全能选手”才能过关。要是你长得太丑或者说话结巴,那不好意思,就算你是状元郎也得回家种地。
有一次,有个进士去吏部面试,结果因为紧张说错了一句话,被考官当场淘汰。这哥们儿回家后越想越气,干脆写了一首打油诗发泄:“十年寒窗苦读日,一朝面试被刷时。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首诗后来还成了当时的网红段子,大家都在传颂他的“悲惨经历”。
吏部的考核不仅严格,还特别讲究“关系”。你要是认识什么大官或者有背景的人帮你推荐一下,那通过的几率就会大大提高。所以那时候的进士们除了读书写字之外,还得学会交际应酬、拉关系走后门。这可真是“文武双全”啊!
官场风云变幻莫测
好不容易通过了吏部的考核,终于可以当官了!但是别高兴得太早——官场可不是那么好混的。唐朝的官员们每天都要面对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政治斗争。今天你还在办公室里喝茶聊天呢;明天可能就被人举报贪污受贿;后天说不定就被贬到边疆去了……真是让人心惊胆战!
有个叫王维的诗人就曾经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但后来因为站错了队被贬到了边疆;结果他在那里写出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比如《使至塞上》里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就特别有名;后来他又被召回京城重新做官;但这次他学聪明了;不再参与那些复杂的政治斗争;而是专心写诗画画去了……所以说啊;在唐朝当官不仅要有才学;还得有智慧和运气才行!
总之呢;唐朝的科举制度虽然给了很多人出人头地的机会;但真正能在这个体系里混得好的却不多……那些考中了进士又通过了吏部考核的人固然值得敬佩;但他们在官场上经历的风风雨雨更是让人感慨万千……所以说啊;人生就像一场戏;有时候我们以为自己已经走到了巅峰;其实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呢!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