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王攘夷,这事儿谁干的?

哎呀,说到“尊王攘夷”,这可是个历史上的大话题!简单来说,就是一群人为了尊敬自己的国王,顺便把那些不请自来的外国佬赶出去。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古装剧里的情节?没错,这事儿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那时候的诸侯国们可没少折腾。

尊王攘夷的是谁 尊王攘夷是谁先提出来的

首先,咱们得知道,“尊王”就是尊敬国王,维护中央政权的权威;“攘夷”呢,就是把那些外来的、不友好的家伙赶走。这事儿的主角是谁呢?嘿嘿,就是齐国的管仲和鲁国的孔子。管仲可是个厉害角色,他帮齐桓公(齐国的国王)搞定了不少麻烦事儿,还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孔子呢,虽然没直接参与打仗,但他一直在提倡这种思想,认为大家应该团结一致,尊敬国王,赶走那些不怀好意的家伙。

管仲:尊王攘夷的扛把子

说到管仲,这家伙可是个传奇人物!他年轻的时候还差点儿成了个小混混(开玩笑的),但后来遇到了齐桓公,一下子就翻身了。齐桓公看中了他的才华,任命他为宰相(相当于现在的总理)。管仲也没辜负齐桓公的期望,他不仅帮齐国搞经济、搞军事,还提出了“尊王攘夷”的战略方针。

管仲的“尊王攘夷”可不是随便说说的。他首先让齐桓公在诸侯国中树立威信,然后联合其他国家一起对抗那些外来的威胁。比如北方的狄人和南方的楚国(那时候楚国被认为是蛮夷)。管仲的策略非常成功,齐国不仅在军事上取得了胜利,还在政治上巩固了自己的地位。可以说,没有管仲的“尊王攘夷”战略方针就没有后来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

孔子:尊王攘夷的思想家

再来说说孔子吧!这位老兄虽然没亲自上阵打仗(毕竟他是文官嘛)但他对“尊王攘夷”的思想贡献可不小。孔子一直提倡“礼治”和“仁政”他认为一个国家要想强大稳定就必须尊敬国王、维护中央政权的权威同时还要对外来威胁保持警惕和防范意识。

孔子的思想对后世影响非常大尤其是他对“礼治”和“仁政”的强调使得后来的统治者们都非常重视这些原则并且把这些原则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依据之一当然了孔子的思想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他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比如在面对外来威胁时他会主张采取强硬措施来保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这与他的核心思想并不矛盾反而更加体现了他的智慧和远见卓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