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归隐后的诗词 辛弃疾收复失地的诗句
辛弃疾的“退休生活”
辛弃疾,这位南宋的大词人,年轻时可是个热血青年,打仗、抗金、写诗样样不落。可到了晚年,他选择了归隐山林,过上了“退休生活”。你可能会想,一个大英雄怎么就突然“躺平”了呢?其实啊,辛弃疾的归隐并不是因为懒,而是因为他看透了官场的那些弯弯绕绕。他觉得与其在朝堂上跟那些小人斗智斗勇,不如回家种田、写诗,过点清闲日子。
不过,别看辛弃疾归隐了,他的诗词可一点都没“退休”。相反,他的诗词在归隐后反而更加丰富多彩。你可能会问:“为什么呢?”嘿嘿,这就要说到他的“退休生活”有多么有趣了。辛弃疾归隐后,没事就喜欢喝点小酒、赏赏花、看看风景。这些日常生活中的小确幸,都被他写进了诗词里。比如那首《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你看,多接地气!辛弃疾用最朴实的语言,描绘出了一幅田园风光图。
辛弃疾的“田园诗”
说到辛弃疾的归隐诗词,不得不提的就是他的“田园诗”。这些诗词里充满了对乡村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你可能会觉得:“哎呀,不就是种个地、养个鸡吗?有什么好写的?”但你要知道,辛弃疾可不是一般的农民伯伯。他是用诗人的眼光去看待这些平凡的事物。在他的笔下,连一只小鸡都能变成一首诗的主角!
比如那首《鹧鸪天·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这首词里没有华丽的辞藻,只有最简单的乡村景象:桑树发芽、蚕宝宝出生、小黄牛在草地上撒欢儿……但就是这么简单的画面,却被辛弃疾写得生动有趣。你读着读着,仿佛就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小牛的叫声了!
辛弃疾的“豪放派”风格
虽然辛弃疾归隐了山林,但他骨子里还是那个豪放派的词人。他的诗词里不仅有田园风光的美好画面,还有那种豪迈的气概和壮志未酬的感慨。你可能会问:“一个归隐的人怎么还会有壮志呢?”嘿嘿,这就是辛弃疾的特别之处了!他虽然选择了归隐山林的生活节奏慢了下来但他心里那份对国家的忧虑和对理想的追求却从未停止过! 比如那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这首词里充满了战斗的热血和英雄的豪情虽然他已经不在战场上了但那份报国的热情却依然在他的血液里沸腾着! 所以你看即使是在归隐的日子里辛弃疾也没有忘记自己曾经的理想和抱负他用诗词表达着自己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这种精神真是让人佩服啊!
声明:本站内容为网友分享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Admin@0quan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