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国的人才,多得像火锅里的食材

说到战国时期的魏国,那可真是一个人才辈出的地方。就像你去吃火锅,随便一捞,都能捞到各种美味的食材。魏国的人才也是这样,随便一抓,就能抓到几个响当当的名字。比如说,魏文侯时期的李悝,这家伙可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搞的那套变法,直接让魏国成了战国初期的“网红国家”。还有吴起,这位大哥不仅打仗厉害,治理国家也是一把好手。他跑到楚国去搞变法,结果把楚国搞得风生水起。

战国魏国出了多少人才

除了这些大名鼎鼎的人物,魏国还有不少“隐藏款”人才。比如庞涓和孙膑这对师兄弟,虽然后来闹得不太愉快,但在魏国的时候也是风光无限。庞涓在魏国当大将军,孙膑则是他的军师。可惜后来孙膑被庞涓陷害,跑到了齐国去发展事业了。再比如商鞅,这位后来在秦国搞变法的大佬,其实最早也是在魏国混的。可惜魏国的领导没看上他,结果商鞅一气之下跑到秦国去了,这才有了后来的“商鞅变法”。

人才流失?不存在的!

你可能会问了:“既然魏国有这么多人才,那为什么最后还是没干过秦国呢?”这个问题问得好!其实啊,魏国的人才虽然多,但流失率也不低。就像你买了一堆好食材回家准备做火锅大餐,结果还没下锅呢,食材就跑了一半。商鞅、孙膑这些大佬都是从魏国跑出去的“食材”啊!

不过话说回来,人才流失也不能全怪魏国的领导不行。毕竟战国时期各国都在抢人才嘛!就像现在的互联网公司一样,今天你在A公司干得好好的,明天B公司给你开个更高的工资和更好的待遇就把你挖走了。所以啊,魏国的领导们虽然努力挽留人才了(比如给李悝、吴起他们开出了很高的条件)但架不住其他国家的诱惑更大啊!

人才虽多但没拧成一股绳

最后咱们再来说说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魏国有这么多牛人但他们之间好像并不太团结啊!你看啊李悝和吴起都是搞变法的但他们俩的路子不太一样;庞涓和孙膑更是直接闹掰了;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也跟李悝的那套不太一样……这就有点像你们班上虽然有好几个学霸但他们的学习方法都不太一样谁也不服谁最后考试成绩还是没人家班上的学霸厉害……

当然了这也不能全怪他们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嘛!而且战国时期本来就是一个思想碰撞特别激烈的时代各种学派、各种思想都在互相竞争、互相影响……所以啊虽然魏国有这么多牛人但他们并没有真正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强大的合力……这可能也是为什么最后秦国能统一六国而魏国却没能走到最后的原因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