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的“功臣大清洗”:一场皇家版的“职场裁员”

朱元璋,这位明朝的开国皇帝,从一个小和尚一路爬到龙椅上,可谓是励志的典范。但这位励志哥在坐稳江山后,却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功臣大清洗”。这场清洗,简直就像是一场皇家版的“职场裁员”,只不过被裁掉的员工们可没那么容易找到新工作——他们直接被送上了黄泉路。

朱元璋杀功臣都在什么时间

朱元璋的“裁员”理由也很简单:这些功臣们功劳太大,威望太高,万一哪天他们觉得自己也能当皇帝怎么办?于是,朱元璋开始了他的“裁员计划”。这场计划从洪武十三年(138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前后历时十多年。在这期间,朱元璋通过各种手段,将一大批开国功臣送上了西天。

胡惟庸案:朱元璋的“裁员”第一枪

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打响了他的“裁员”第一枪——胡惟庸案。胡惟庸是当时的丞相,位高权重,但在朱元璋眼里,这位丞相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于是,朱元璋找了个借口,说胡惟庸谋反,直接把他给砍了。这还不算完,胡惟庸案还牵连了一大批官员和将领,前后被杀的有三万多人。这场“裁员”行动可谓是血流成河。

胡惟庸案之后,朱元璋的“裁员”行动并没有停止。接下来几年里,他又陆续干掉了不少功臣。比如蓝玉案、李善长案等等。这些案件中被杀的功臣们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都是开国元勋,功劳太大、威望太高。在朱元璋看来,这些人都是潜在的威胁,必须除掉。

蓝玉案:一场皇家版的“职场霸凌”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元璋又搞了一场大动作——蓝玉案。蓝玉是明朝的开国名将之一,战功赫赫。但在朱元璋眼里,这位名将的功劳实在是太大了——大到让他睡不着觉的地步。于是乎!蓝玉就被扣上了一个谋反的罪名!可怜的蓝玉还没来得及辩解就被砍了脑袋!这还不算完!蓝玉案还牵连了一大批将领和官员!前后被杀的有两万多人!这场“裁员”行动简直是惨不忍睹啊!

蓝玉案之后!朱元璋终于消停了一会儿!但他对功臣们的猜忌之心却一直没有消退!在他晚年的时候!他又陆续干掉了一些功臣!比如傅友德、冯胜等人!这些人都曾经为明朝立下过汗马功劳!但在朱元璋眼里!他们都是潜在的威胁啊!必须除掉啊!就这样啊!一场场血腥的“裁员”行动下来啊!明朝的开国功臣们几乎被杀了个精光啊!只剩下几个幸运儿苟活了下来啊!真是让人唏嘘不已啊!